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12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选编(第3编·2003~2012年)(全12册)

王伟光 主编 王京清 常务副主编 何秉孟 执行副主编
电子书

暂无

有声书

暂无

温馨提示:此类商品为数字类产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支持下载打印,不提供PDF文件

0人在看
先晓推荐
★ 中国社会科学院内部刊物,发挥思想库、智囊团平台作用 ★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学术价值及实践价值
相关海报
视频读书
详情
内容介绍 参考文献
图书详情
ISBN:978-7-5201-5910-4总页码:5512
字数: 5026千字装帧:精装
内容简介
本系列图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向党中央、国务院报送关于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及对策建议成果的主要载体,汇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部分最重要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对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丰富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作用。本书是第三编,选取2003~2012年十年间,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精选内容,分为马克思主义卷(1卷)、文史哲民族宗教卷(1卷)、经济学卷(共4卷)、法学政治学卷(1卷)、社会学卷(1卷)、国际问题卷(共3卷),总目录卷(1卷),共计12卷。

展开

内容资源
目录 卷册 附属资源 图片 图表 音频 视频
总目录卷
总第三十二册
第一编
第一编(1982~1992年)马克思主义•文史哲卷001
第一编(1982~1992年)经济学卷(第一册)009
第一编(1982~1992年)经济学卷(第二册)018
第一编(1982~1992年)经济学卷(第三册)028
第一编(1982~1992年)法学政治学社会学卷039

第二编
第二编(1993~2002年)马克思主义卷049
第二编(1993~2002年)文史哲卷054
第二编(1993~2002年)经济学卷(第一册)060
第二编(1993~2002年)经济学卷(第二册)066
第二编(1993~2002年)经济学卷(第三册)080
第二编(1993~2002年)经济学卷(第四册)093
第二编(1993~2002年)经济学卷(第五册)107
第二编(1993~2002年)法学政治学卷118
第二编(1993~2002年)社会民族宗教卷128
第二编(1993~2002年)国际问题卷(第一册)136
第二编(1993~2002年)国际问题卷(第二册)141
第二编(1993~2002年)国际问题卷(第三册)149
第二编(1993~2002年)国际问题卷(第四册)155

第三编
第三编(2003~2012年)马克思主义卷159
第三编(2003~2012年)文史哲民族宗教卷163
第三编(2003~2012年)经济学卷(第一册)169
第三编(2003~2012年)经济学卷(第二册)181
第三编(2003~2012年)经济学卷(第三册)186
第三编(2003~2012年)经济学卷(第四册)193
第三编(2003~2012年)法学政治学卷201
第三编(2003~2012年)社会学卷210
第三编(2003~2012年)国际问题卷(第一册)223
第三编(2003~2012年)国际问题卷(第二册)228
第三编(2003~2012年)国际问题卷(第三册)233

编后记238


马克思主义卷  总第二十一册

一、 经典著作与基本理论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2003年6月)003
新自由主义本质及我们应采取的科学态度(2003年10月)014
加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四次史学理论研讨会纪要(2005年1月4日)038
当代资本主义研究中的三个界限(2005年4月22日)043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根本原则(2005年8月21日)048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蕴涵
  ——坚持生产力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2006年4月26日)055
美国金融危机说明新自由主义及其模式正在走向衰落(2008年10月31日)062
新自由主义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格格不入的意识形态(2009年2月19日)0
资本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比较(2011年8月5日)070
全面、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民主(2012年9月21日)075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科学社会主义篇
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调研报告(上)(2004年11月1日)083
加强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建议
  ——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调研报告(下)(2004年11月1日)088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进一步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上)(2006年9月14日)093
有效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用的战略路径
  ——进一步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下)(2006年9月15日)09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切实发展统分结合的集体层经营(2006年9月25日)10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需要深入学习研究的十个问题(2006年11月17日)110
落实科学发展观重在实践
  ——湖南治理水污染的启示(2007年8月14日)117
县域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的基础(2007年11月23日)121
对十七大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解与思考(2007年12月10日)125
对十七大报告关于经济领域若干论述的理解(2007年12月12日)129
我国高校新闻院系应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2009年2月17日)147
应高度关注思想理论上的几个模糊认识(2009年4月22日)150
正确认识新中国两个30年及其关系
  ——新中国两个30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2009年9月16日)152
两个30年的内在统一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完整形态
  ——新中国两个30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下)(2009年9月17日)157
正确认识和处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几个重要关系(上)(2009年10月15日)161
正确认识和处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几个重要关系(下)(2009年10月16日)166
加强马克思主义外宣工作的经验和对策建议(2010年10月15日)170
“中国道路”的内涵(2010年11月26日)174
紧紧抓住两大战略机遇,力争延长国际战略机遇期(2011年4月7日)179
努力巩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上)(2011年5月24日)184
努力巩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下)(2011年5月25日)189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认识偏差的原因和对策(2011年8月8日)194
深化改革开放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对十八大的两点建言(2012年5月9日)199
发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优势,加快推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2012年9月16日)203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应着力认识和解决的两个问题(2012年12月17日)208

三、世界社会主义与西方左翼思潮篇
国内外“后马克思主义”研究动态(2004年3月26日)215
西欧政党政治全方位危机的成因与趋势(2004年7月10日)219
俄重新出版发行《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2005年12月19日)225
国际政治学会副主席、俄罗斯政治学会第一副主席威•斯米尔诺夫
谈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对斯大林、毛泽东、赫鲁晓夫及俄当前政局等问题的看法(2005年12月20日)231
瑞典模式的历史进程和经验教训(2007年3月)235
排除错误思想干扰正确认识民主社会主义(2007年6月)254
“瑞典模式”:改良的资本主义(2008年2月15日)294
东欧剧变中的腐败因素(2009年10月14日)297
苏联剧变和解体的深层次原因(2011年11月18日)301


文史哲民族宗教卷 总第二十二册

一、哲学原理与哲学研究篇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继续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建议(上)(2003年3月18日)003
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基础、思路及构想
  ——继续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建议(下)(2003年3月20日)008
2004年我国文化产业形势及主要特点
  ——2004~2005年中国文化产业形势分析与预测(上)(2005年1月6日)013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004~2005年中国文化产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2005年1月7日)019
2005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预测与建议
  ——2004~2005年中国文化产业形势分析与预测(下)(2005年1月8日)023
当前我国文化认同危机及相关对策建议(2005年1月15日)027
青少年中迷信思想流行泛滥,科学精神与无神论教育亟待加强(2005年3月15日)033
我国文化产业从突破走向规范
  ——2005~2006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上)(2006年1月18日)038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005~2006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中)(2006年1月20日)044
推动我国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2005~2006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下)(2006年1月23日)048
中医药走出困境的关键和建议(2006年11月22日)054走进“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2006~2007年中国文化产业形势分析与预测(上)(2007年1月18日)060
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006~2007年中国文化产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2007年1月18日)066
开阔视野创新机制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2006~2007年中国文化产业形势分析与预测(下)(2007年1月18日)072
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看待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及其重大意义
  ——2007年1月23日在全国党建研究会举办的“科学发展观与党的建设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上)(2007年2月13日)078
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看待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及其重大意义
  ——2007年1月23日在全国党建研究会举办的“科学发展观与党的建设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下)(2007年2月13日)085
当前消费文化研究与实践中需要重视的问题(2007年2月16日)093
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学习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上报告的体会(2007年11月)099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发生历史性转折
  ——近年来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研究报告(上)(2008年1月27日)123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仍需精心打造
  ——近年来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研究报告(中)(2008年1月27日)127
深化改革,构筑链条完整、性能卓越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近年来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研究报告(下)(2008年1月27日)132
2007年我国文化产业总体态势及特
  ——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之一)(2008年2月13日)136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
  ——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之二)(2008年2月13日)142
我国文化产业趋势预测和政策建议
  ——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之三)(2008年2月13日)149
关于适时修订《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建议(2008年3月26日)155
以人为本重建灾区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2008年8月7日)158
“山寨文化”的兴起表明主流文化面临巨大挑战迫切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2009年1月19日)162
加强无神论研究、宣传与教育(2009年3月24日)166
加快赣州红色文化建设提升红色文化“软实力”(2009年3月25日)170
关于进一步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建议(2009年3月31日)173
进一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2009年8月18日)177
我国文化产业总体形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2010年4月1日)181
可设立与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相并列的生命科学学(2011年1月13日)186
文化内涵的四个不同层次(2011年11月23日)191
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迎接新的发展周期(2012年11月24日)194

二、文学理论与批评篇
2004年中国文坛发展走势和特点(2005年5月26日)201新世纪我国文学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05年10月19日)207
2005年我国文学创作与评论述要(2006年4月12日)214
近年来我国文坛发展趋势(2006年4月13日)220
重绘中国文学地图,创造大国文化气象(2007年7月)224
我国话剧创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2007年9月6日)235
当前的文学状况与批评处境
  ——“2007年上半年中国文学国情论坛”观点综述(2007年9月8日)240
文坛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2007年9月9日)244
文学应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独特作用
——我国文坛存在的问题及有关对策建议(2009年4月29日)249
新世纪10年我国文学的发展变化及对策建议(2010年4月20日)254
2011年我国文学创作的现状与问题(2012年5月5日)259

三、历史理论与历史研究篇
应大力加强台湾史研究(2003年5月18日)265
电视剧《走向共和》引起观众历史知识的错乱(2003年5月28日)268
新编地方志工作亟待加强(2004年7月22日)272
依法修志势在必行(2004年12月6日)278
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精神文化资源的保护
  ——关于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中所存在问题的分析与对策(2006年9月30日)282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取得重要成果(2007年5月30日)287
近两年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新动向(2007年6月)292
学术界关于五四运动的若干争议观点(2009年5月4日)310
受众社会历史价值观出现明显变化,应着力加强历史题材作品价值观导向作用(2010年1月12日)314
四、民族理论与民族问题篇
和谐社会建设与少数民族城市化问题(2006年11月6日)319
云南迪庆藏传佛教寺院管理工作与农村健康工程调研(2007年9月)322
关于抢救和保护新疆坎儿井的建议(2008年4月10日)330
加紧抢救和保护濒危少数民族语言(2009年4月9日)334
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2009年5月6日)338
打击民族分离型恐怖主义的经验教训(2009年5月11日)342
建议加大对甘肃民族地区扶持力度(2009年6月16日)346
促进新疆稳定发展的政策建议(2010年5月21日)350
实施西藏、新疆发展战略需重视的问题及建议(2010年7月26日)355
建议取消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财政配套资金(2010年9月2日)360
进一步完善对口援藏机制的建议(2010年9月22日)364
中央企业应在民族自治地方建立公益性基金(2010年4月9日)368
利用灾后重建契机,解决玉树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建议(2011年12月5日)371


经济学卷(第一册) 总第二十三册

一、理论篇
民营经济发展的总体走向及其矛盾与冲突(2003年1月13日)003
关于加快矿业权市场建设的几点建议(2003年3月31日)007
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减少盲目和重复建设(2004年2月14日)011
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几点意见(2004年2月24日)016
财政赤字的是非与积极财政政策的淡出(2004年2月25日)021
对当前经济是否过热问题的分析(2004年2月26日)025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几点建议(2004年5月12日)032
当前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取向(2004年5月13日)036
宏观调控若干问题的思考(2004年9月15日)040
实现经济与就业同步增长的政策建议(2004年10月14日)047
工业大国已是我国基本经济国情(2005年1月5日)051
进一步重视社会公平问题(2005年3月23日)056
我国经济增长正在向适度增长区间中线回归
  ——2005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2005年7月18日)066
推进我国焦炭企业市场化联合的建议(2005年7月20日)071
刘国光谈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上)(2005年8月30日)074
刘国光谈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下)(2005年8月31日)080
我国经济增长质量下降的趋势及其原因(2006年2月5日)089
当前工业产能过剩的成因与对策(2006年3月2日)092
合理利用外援的关键在于掌握主动权(2006年3月16日)096
我国改革的正确方向是什么?不是什么?
  ——略论“市场化改革”(2006年4月28日)101
我国的宏观调控应有新的提高(2006年5月10日)107
从市场和流通入手狠抓挖潜增效的新思路(2006年5月12日)112
当前急需深入研究的几个重大经济理论问题(2006年6月1日)116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利益格局的影响及其建议(2006年6月27日)125
多次性微调:使经济增长率不“冒顶”(2006年11月30日)130
坚持基本路线必须澄清错误思潮
——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与杨承训对话(2007年5月15日)136
要重视和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问题座谈会”综述(2007年7月20日)150
继续延长本轮经济周期在适度高位运行
  ——析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良性大变形(2007年7月24日)156
关于进一步明确国有企业具体使命与定位的建议(2007年7月25日)163
引导通货膨胀预期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2008年4月21日)167
关于近期宏观调控目标的一点意见
  ——刘国光4月13日在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会长顾问座谈会上的发言(2008年4月29日)171
印度经济发展比中国更有潜力吗?(2008年6月27日)175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是工业产业升级(2008年11月7日)181
当前世界经济危机中中国的表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关系(2009年4月28日)184
努力延长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2009年10月17日)188
“改革开放”的形成过程(2009年10月21日)193
关于“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几点思考(2009年11月30日)198
避开“中等收入陷阱”的人口城市化思路(2011年3月14日)202
应采取有效措施完成“先富”向“共富”的过渡(2011年7月7日)207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认识偏差的原因和对策(2011年8月8日)211
关于完善和加强企业管理的建议(2011年9月14日)216
正确理解“企业是创新主体”等基本问题(2012年3月22日)221
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不能由稳增长转向保增长(2012年6月29日)225
美限制我国有企业发展的政策动向及我应对之策(2012年8月10日)230
正确认识和应对潜在增长率的降低(2012年9月3日)235
发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优势,加快推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2012年9月16日)239
应重视发展集体经济(2012年9月25日)244
及早应对潜在经济增长率下移带来的风险(2012年12月5日)249

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篇
2003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测与分析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上)(2003年4月12日)257
关于保持经济健康增长的政策建议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下)(2003年4月14日)262
经济走势:迅速升温 喜中有忧政策选择:适度微调 有扩有控
  ——2003年第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2003年4月22日)266
非典对中国经济影响分析(2003年5月26日)269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上)(2003年10月16日)274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下)(2003年10月17日)281
2004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测与分析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上)(2004年4月19日)288
关于保持经济健康增长的政策建议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下)(2004年4月19日)292
对当前宏观调控的几点看法(2004年7月26日)296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上)(2004年10月11日)300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中)(2004年10月11日)307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下)(2004年10月11日)313
2005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测与分析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上)(2005年4月4日)319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政策建议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下)(2005年4月4日)324
2005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5年7月6日)332
2005年第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上)(2005年10月20日)339
2005年第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下)(2005年10月21日)346
2006年主要经济指标的预测与分析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上)(2006年4月11日)352
2006年宏观调控的政策建议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下)(2006年4月11日)357
2006年第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上)(2006年10月18日)363
2006年第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下)(2006年10月19日)371
国外机构对2007年和2008年中国经济的预测(2007年2月1日)376
若干境外预测机构对2008年和2009年我国经济的预测(2008年2月3日)380
2009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上)(2009年4月14日)383
2009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下)(2009年4月15日)386
当前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态势分析(2009年7月4日)389
“十一五”规划实施三年(2006~2008)情况的总体分析(2009年10月24日)394
我国“十二五”期间政策安排应注意的问题(2009年10月25日)398
2010年第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0年4月21日)402
2010年第二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0年7月28日)407
“十二五”及2020年我国经济增长前景预测(2010年8月18日)412
2011年第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上)(2011年10月20日)416
2011年第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下)(2011年10月21日)422
关于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宏观经济政策(上)(2011年11月13日)428
关于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宏观经济政策(下)(2011年11月14日)433
2012年第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上)(2012年4月19日)439
2012年第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下)(2012年4月20日)444
当前我国经济走势分析(2012年7月1日)449
2012年第二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上)(2012年7月19日)454
2012年第二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下)(2012年7月20日)459
2012年上半年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2012年9月2日)464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上)
  ——2012年春季报告(2012年10月16日)469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下)
  ——2012年春季报告(2012年10月16日)473
2012年前三季度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上)(2012年11月21日)477
2012年前三季度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下)(2012年11月21日)481

三、对策与建议篇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点及政策建议(2003年2月8日)487
解决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对策建议(2003年3月10日)492
加强西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几点建议(2003年3月26日)496
关于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建议(2003年7月16日)501
加快我国装备工业发展的若干建议(2003年9月2日)506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2004年4月26日)510
关于完善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对策建议(2004年6月2日)515
国际油价上涨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2004年9月7日)521
关于将建立环北部湾北部经济区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建议(2005年10月10日)525
我国企业境外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2006年3月10日)529
促进我国老工业基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及建议(2006年10月16日)534
当前我国降耗减排的形势分析及对策(2006年12月26日)540
青藏铁路运营需要相关政策支持(2007年4月3日)546
关于呼伦贝尔市生态与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问题(2007年9月3日)551
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及其政策建议(2007年11月21日)555
资产与通货“双膨胀”格局及其治理对策(2008年1月23日)559
关于汶川震后工业企业重建与振兴的建议(2008年6月12日)565
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化和我国的对策(2008年7月7日)568
确保年度增长目标,推动经济健康发展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政策建议之一(2009年3月1日)574
扩大内需的投资要更加注重就业导向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政策建议之二(2009年3月2日)577
扩大投资要关注结构问题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政策建议之三(2009年3月3日)580
保增长要力争出口贸易的增长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政策建议之四(2009年3月4日)584
努力扩大农民的消费需求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政策建议之五(2009年3月5日)588
调整利率政策思路防范银根紧缩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政策建议之六(2009年3月6日)591
明确方向,加强引导,推进沿海经济的转型升级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政策建议之七(2009年3月7日)594
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框架内调整个人所得税制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政策建议之八(2009年3月8日)597
将保增长与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有机结合起来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政策建议之九(2009年3月9日)600
以减税手段促进技术人才培养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政策建议之十(2009年3月10日)602
抓住逆势而上的历史机遇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对策建议之十一(2009年3月11日)605
解决我国产能过剩问题的对策建议(2009年8月17日)609
在经济增长中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关于当前及未来经济形势的几点看法(2009年10月29日)613
“十二五”期间低碳经济工作应聚焦于提高碳效率促进碳循环(2009年10月30日)618
完善土地招拍挂制度的政策建议(2009年10月31日)622
推动创意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2009年11月25日)625
当前我国产能严重过剩的原因及政策建议(2009年12月19日)630
新形势下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建议(2010年1月6日)635
加强应急物流管理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2010年1月13日)640
缩小我国地区差距的政策建议(2010年2月23日)644
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的政策建议(2010年3月4日)648
启动实施国家制造业升级行动方案的对策建议(2010年3月30日)653
建设我国制造业六大战略基地的对策建议(2010年4月22日)658
完善我国资源产品进口机制的政策建议(2010年4月30日)663
关于大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的建议(2010年5月4日)666
推进我国制造业升级的七项政策建议(2010年5月12日)669
促进我国港口业稳步发展的政策建议(2010年6月3日)674
加快我国杜仲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2010年6月8日)678
促进我国企业开发境外石油资源的建议(2010年7月13日)682
我国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建议(2010年7月19日)686
关于进一步支持青海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建议(2010年8月5日)690
促进工程建设企业“走出去”的政策建议(2010年8月11日)695
关于实施“农餐对接”工程的对策建议(2010年8月27日)698
涉外经济活动中的我国经济安全问题(2010年10月21日)703
对“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问题的意见和建议(2011年1月26日)707
我国矿业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2011年1月31日)711
关于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实施品牌战略的政策建议(2011年2月15日)716
推动我国城市低碳发展的政策建议(2011年2月23日)720
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实施效果评估及建议(2011年6月22日)725
《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效果评估及建议(2011年6月22日)730
《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效果评估及建议(2011年6月22日)735
气候容量约束下内蒙古草原牧民生计分析及对策建议(2011年10月27日)740
对重塑广东经济新优势的思考与建议(2011年11月3日)744
关于加强我国工业和信息化行业管理的建议(2011年12月15日)749
关于努力实现房地产市场“软着陆”的政策建议(2011年12月24日)753
我国可再生能源补贴的影响及政策建议(2012年3月20日)758
提升我国新能源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2012年7月25日)763
关于2012年下半年住房用地形势的判断及政策建议(2012年8月30日)768
关于解决新能源产能过剩问题的政策建议(2012年9月17日)772
扩大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政策建议(2012年10月15日)776
以服务业集群带动制造业集群升级的对策建议(2012年10月15日)780


经济学卷(第二册) 总第二十四册

一、发展战略篇
京沪高速铁路建设的战略性思考(2003年9月22日)003
新时期我国工业发展战略及政策选择(2003年10月22日)008
努力提高铁路运输能力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需要(2004年6月30日)014
完善石油定价机制促进能源工业持续协调发展(2004年7月7日)019
关于落实“寓军于民”战略的对策建议(2004年7月20日)022
我国煤炭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2004年7月23日)026
铁路应适当超前和加快发展(2004年10月26日)032
我国交通运输方式优先发展的战略模式及政策取向(2004年12月16日)038
“十二五”规划工作的战略性课题
  ——抓紧制定我国工业技术路线图(2009年11月19日)042
宜酌情减免西部地区中央投资项目地方配套资金(2010年1月7日)047
推进甘肃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2010年1月8日)050
高度重视基础性资源可能相对萎缩的挑战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节“收入分配方式”(上)(2010年2月3日)054
高度重视基础性资源可能相对萎缩的挑战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节“收入分配方式”(下)(2010年2月4日)058
破解中小企业发展难题的政策建议(2010年2月5日)062
关于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衔接和协调问题(2010年6月7日)067
我国稀土产业管理和发展的战略思路(2011年1月14日)071
“十二五”期间我国能源发展的战略任务(2011年1月27日)076
减速期我国城镇化战略的调整思路(2011年4月9日)081
德班气候谈判困境中我国策略的选择(2011年5月5日)085
坚持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共同推进的自主创新道路(2011年6月21日)089
关于发展非化石能源的意见和建议(2011年7月27日)093
关于扶持我国小微企业的建议(2011年11月11日)097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2011年12月8日)100
关于加快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若干建议(2011年12月20日)105
我国“以市场换技术”策略的实施效果与建议(2011年12月22日)109
进一步加大资源保护力度促进稀土工业可持续发展(2012年3月16日)114
区别对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能过剩(2012年3月25日)118
实施节能发电调度需解决的问题及建议(2012年4月6日)123
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发展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2012年4月13日)127
关于坚持以实体经济为导向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建议(2012年5月6日)132
关于创新融资模式缓解战略性新兴产业资金短缺的建议(2012年5月21日)136
打造高端服务体系提升全球经济控制力(2012年5月27日)140
要从维护国家海洋安全战略高度重视海洋服务业发展(2012年5月28日)145
战略性新兴产业须强化创新能力及产业链协同发展(2012年8月25日)149
防范旅游投资泡沫控制超大型旅游项目的负面影响(2012年10月11日)154
加快推进城市全面转型战略(2012年10月22日)158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建议(2012年12月4日)163

二、政府与经济体制改革篇
加快企业年金发展的思路与对策(2003年4月20日)171
谈谈政府职能与财政功能的转变(上)(2003年9月15日)177
谈谈政府职能与财政功能的转变(下)(2003年9月16日)181
改革社保基金投资体系的思路(2004年4月7日)186
我国“十一五”时期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路与对策(2004年9月)192
深化改革,规范政府投资的资金来源和投资行为(2006年10月20日)210
实现节能减排应从压缩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利润空间入手(2007年4月12日)214
采取更有效措施帮助沿海地区中小企业渡过难关(2009年6月5日)217
乘扩大内需之机着力打造甘肃公路“黄金通道”(2009年6月12日)222
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甘肃扩大内需和带动就业的着力点(2009年6月15日)226
扩大内需投资在甘肃的成效及对策建议(2009年6月17日)229
我国土地制度和相关税收制度应进行系统改革(2010年4月13日)233
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确保房地产业支柱地位(2010年7月28日)237
增设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减免和补助制度的建议(2010年9月15日)242
2万亿元社保基金贬值风险和对策建议(2010年9月26日)246
水利发展迫切需要创新投入机制(2010年12月3日)250
建立药品价格规制“统一编码管理”制度的建议(2010年12月8日)253
构建和完善住房保障体制的政策建议(2011年3月15日)258
多措并举解决住房问题(2011年6月15日)263
城市以公租房为主的“新住房策论”(2011年8月26日)268
“限利”是限购的关键(2011年10月26日)272
合理定位政府职能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2012年7月2日)276
当前企业经营压力、转型升级状况分析及建议(2012年9月10日)280
建立“梯度保障、以租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
——住房保障制度设计系列之一(2012年10月8日)285
建立“政府领导、社会参与”的住房保障管理体制
——住房保障制度设计系列之二(2012年10月9日)290
建立“持续运转、良性循环”的住房保障运行机制
——住房保障制度设计系列之三(2012年10月10日)293


经济学卷(第三册) 总第二十五册

一、金融篇
提高银监会监管效率的若干建议(2003年4月28日)003
加快结构调整是金融改革的主要任务(2003年7月8日)009
如何看待10万亿元居民储蓄(2003年7月10日)013
如何认识和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2003年7月17日)018
发展公司债券应着力解决的七个问题(2003年10月13日)022
关于调整当前股市走势的三项政策建议(2003年11月2日)028
对修改《证券法》的几点建议(2004年3月31日)032
如何稳定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2004年5月24日)038
加快划转部分国有资产补充社保基金的建议(2004年5月26日)043
关于利率政策的看法和建议(2004年5月28日)047
我国金融安全的形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2004年6月3日)051
加强货币和信贷管理的实施情况分析及建议(2004年6月10日)054
“十一五”期间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及其政策选择(2004年6月18日)059
我国应积极参与并主导亚洲债券市场的发展(2004年8月30日)065
我国家庭高负债率的现状、原因与化解对策(2004年11月29日)071
改进上市公司与中介机构信息披露的政策建议(2004年12月16日)074
人民币汇率对中美经济的影响及建议(2005年1月9日)078
正确认识开发性金融完善开发性金融功能(2006年3月3日)084
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效应分析(2006年8月23日)090
对银行“存差”的几点认识(2006年11月28日)095
对我国外汇储备问题的两点看法(2006年11月29日)102
关于我国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我国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改革及国外相关经验之一(2007年1月22日)108
新加坡和韩国政府投资公司:运行模式及其启示
  ——我国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改革及国外相关经验之二(2007年1月22日)115
日本外汇储备管理体制及其启示
  ——我国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改革及国外相关经验之三(2007年1月22日)121
“公司债券”应与“企业债券”分立(2007年1月25日)126
实施存款保险制度应重视的问题及其建议(2007年4月9日)131
“泡沫”不应成为A股市场争论的焦点(2007年6月8日)137
当前资产证券化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与政策建议(2007年6月20日)142
对《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几点意见(2007年6月25日)145
构建商业银行“绿色信贷”机制的建议(2007年12月17日)149
对当前“热钱”问题的几点看法(2008年7月18日)153
完善资本市场功能,促进金融稳定(2008年7月20日)157
关于增加保障性住房投资的建议(2008年12月22日)163
警惕国际评级机构掌握我金融市场话语权我须构建中国信用再评级体系(2009年1月7日)165
完善我国金融立法与监管的建议(2009年3月12日)168
近期应适时推出股指期货(2009年5月31日)173
推进我国债券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建议(2009年6月30日)176
解决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建议(2009年7月3日)179
发达国家金融监管改革的启示及有关政策建议(2009年8月19日)183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建议(2009年11月18日)187
构建以公积金为核心的政策性住房金融体系(2009年11月26日)190
2010年我国CPI上行中并无通货膨胀(2010年5月10日)194
关于股权投资基金发展和监管的政策建议(2010年6月24日)198
人民币汇率改革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影响及对策(2010年8月4日)202
人民币汇率改革对高技术产业的影响及对策(2010年8月4日)207
人民币汇率改革对资源行业的影响及对策(2010年8月4日)211
地方融资平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治理对策(2010年8月10日)215
关于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的建议(2011年4月13日)220
近期股票市场波动的原因及政策建议(2011年10月23日)225
关于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2011年11月15日)229
影子银行体系:创新的源泉、监管的重点(2011年11月27日)233
“入世”10年我国金融业存在的问题及深化改革的建议(2011年12月23日)238
关于完善上市公司分红制度的建议(2012年4月5日)242
关于反银行业“垄断暴利”的几点思考(2012年5月3日)246
我国机动车保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建议(2012年5月26日)250
关于规范和促进民间金融发展的建议
  ——“金融体制改革与民间金融机构发展”国际研讨会综述(2012年6月20日)254
两岸学者关于加强两岸金融合作的共识与建议(2012年8月1日)257
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房建设实施中的问题及建议(2012年9月24日)262
温州金融改革的难点及突破方向(2012年10月18日)266
当前股票价格扭曲的不良影响及建议(2012年10月25日)271
关于改进货币投放机制的建议(2012年11月22日)276
谨慎推进流动性监管新规防范经济金融运行风险(2012年12月14日)281
创业板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政策建议(2012年12月15日)286
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的对策建议(2012年12月27日)291

二、财政篇
划拨国有股股权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宜尽快实施(2003年4月6日)299
积极财政政策亟待调整思路(2003年9月19日)302
关于中性财政政策的四点看法(2004年8月16日)306
关于调整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增加消费支出的建议(2006年3月3日)311
关于县乡财政综合改革的几点建议(2006年8月4日)315
应对当前财政收支矛盾的对策建议(2009年7月2日)319
推进“全口径预算管理”改革的政策建议(2009年8月7日)322
稳定经济增长管理好通胀预期(2010年11月4日)326
当前我国应坚持积极财政政策并转换政策的着力点(2011年10月22日)331
2012年一季度财政运行情况分析与展望(2012年5月20日)335
理性应对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形势(2012年7月3日)340
理顺“条块关系”是实现财力与事权匹配的关键(2012年11月23日)344

三、税收篇
对“老少边”贫困县应实行特殊税收减免政策(2003年4月18日)351
稳定与微调:我国近期税收政策的现实选择(2003年7月14日)357
积极稳妥地推进税制改——“中国税收高层论坛/2004”综述(2004年5月20日)362
不宜把增值税转型试点误作税收优惠(2006年8月22日)366
个人所得税应加快向综合与分类结合制转轨(2007年3月2日)369
应当尽快统一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2008年5月26日)373
我国已无开征燃油税的必要(2008年10月7日)376
湖北省鄂州市房地产税制改革试点存在的问题及建议(2010年7月15日)380
加快建立碳税制度促进低碳经济发展(2011年3月31日)384
须警惕房产税试点“中途夭折”(2011年9月7日)389
关于渐进式推进个人所得税“综合与分类相结合”改革的建议(2011年9月22日)392
当前增值税“扩围”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2011年11月10日)397
关于分步实施一揽子减税计划的政策建议(2012年3月28日)401
关于界定结构性减税规模的建议(2012年7月4日)406
开征地方教育费附加具有冲抵结构性减税的实际效果(2012年7月5日)409
当前结构性减税进展缓慢的原因及对策(2012年9月26日)413
降低增值税税率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2012年10月13日)418
减税背景下“过头税”屡禁不止的难点及对策(2012年12月7日)422


经济学卷(第四册) 总第二十六册

一、三农篇
河南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及若干对策建议(2003年8月26日)003
取消农业税时机已经成熟(2003年12月15日)008
抓住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机遇加快东北主产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2003年12月20日)012
正确认识和大力宣传农民合作经济组织(2004年4月15日)016
粮食直接补贴不能替代保护价收购政策(2004年6月14日)020
我国奶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2004年6月25日)024
从浙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兴起看我国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走向(2004年7月16日)028
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的建议(2004年7月26日)034
我国粮食和粮食安全的概念要与国际接轨(2004年8月5日)039
2005年我国农村经济走势与政策建议(2005年4月15日)042
中国古代农村土地制度史学研究中的所谓“新论”值得关注(2006年8月8日)04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切实发展统分结合的集体层经营(2006年9月25日)049
关于促进农村民间金融健康发展的几点意见(2006年12月29日)054
关于合理开发和利用西北地区水资源的建议(2007年7月26日)058
关于调整农村扶贫开发目标和对象的建议(2007年10月29日)062
当前农产品供求关系分析及其政策建议(2007年11月15日)066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后的新动向及相关建议(2007年12月3日)071
关于扶贫政策调整的建议(2008年3月27日)076
进一步完善我国土地制度的建议(2008年12月9日)080
从全球粮食危机看我国粮食安全问题(2008年12月12日)085
一种值得推广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2008年12月29日)089
农民住房建设可以成为扩大农村内需的突破口(2009年1月5日)092
建设示范性国家公益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议(2009年1月12日)095
夏粮丰收形势下执行最低收购价格的难点和对策(2009年6月18日)098
我国面临农业温室气体减排新课题(2009年6月19日)102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与现代农业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关注若干问题(上)(2009年12月13日)105
基层治理、金融支持与基础设施管护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关注若干问题(下)(2009年12月14日)109
促进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2010年5月12日)113
农村发展应关注的问题及政策调整建议(2010年5月19日)117
有效解决蔬菜价格和质量安全问题的建议(2010年5月21日)121
完善新农保实现全覆盖(2010年5月27日)125
实施“农村安居工程”提高农村房屋抗震能力(2010年7月1日)130
降低我国企业海外农业投资风险的建议(2010年7月22日)135
尽快有效提高大豆单产水平的对策建议(2010年7月28日)139
关于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建议(2011年1月11日)143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全面推进粮食主产区建设(2011年2月25日)147
关于建立土地出让收益统筹机制的建议(2011年9月6日)151
创新扶贫方式,消除极端贫困人口的边缘化(2011年10月9日)155
“农民上楼”和“市民上山”
  ——[ZK(]推进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的新思路(2011年10月28日)160
以农牧藏区孕产妇保健为起点,切断贫穷的代际传递(2011年10月30日)165
促进农副产品加工精深化发展的政策建议(2011年12月3日)170
加速适用生物质能源技术开发消除农村能源贫困的建议(2011年12月16日)175
我国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建议(2012年3月24日)179
新农保“捆绑缴费”存在的问题及建议(2012年3月26日)183
生产流通组织化与批发市场公益化是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关键(2012年4月11日)187
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的现状、问题和对策(上)(2012年4月16日)192
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的现状、问题和对策(下)(2012年4月17日)196
农业收益分配格局变化与稳定食品价格的对策(2012年5月4日)201
关于加强宏观调控稳定农产品市场的建议(2012年5月23日)205
当前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2012年10月12日)209
我国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困境与出路(2012年11月3日)214
欠发达农业县发展循环经济的困难和对策(2012年11月22日)219

二、商贸篇
不可低估国际贸易中道德壁垒的影响(2003年7月6日)225
我国解决与大国经济摩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2004年4月20日)229
我国应对“非市场经济条款”的战略选择和对策建议(2004年7月1日)23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完善外资利用政策(2004年12月15日)238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思路(2005年1月10日)242
降低我国物流成本的思路与建议(2005年8月17日)246
加快我国资本输出和经济国际化的建议(2007年8月1日)249
统筹协调发展我国内外服务贸易的建议(2007年8月2日)257
谨防结构性通货膨胀转为全面通货膨胀(2007年8月28日)262
新时期的价格调控要有新思路(2008年1月24日)266
CPI中食品类所占权重应当下调(2008年1月25日)270
2008年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政策建议(2008年3月5日)272
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建议2008年4月22日)275
利用外资仍要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2008年4月23日)280
对当前物价问题的几点看法(2008年7月21日)285
关于加强商贸物流渠道建设的建议(2009年5月12日)289
对当前深化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的建议(2009年5月30日)293
关于深化能源价格改革的建议(2009年7月21日)298
推进在岸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2009年8月5日)302
“家电下乡”的问题和操作建议(2009年8月16日)306
关于深化水价改革的政策建议(2009年8月28日)309
完善我国贸易救济体制的政策建议(2010年3月5日)313
我国保税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2010年3月26日)317
通过贸易限制不可能实现“全球经济再平衡”(2010年10月13日)321
稳定经济增长速度管好通胀预期加强价格监管
  ——价格形势与宏观政策研讨会综述(2010年11月24日)326
管理通货膨胀应关注成本推动的物价上涨(2010年11月27日)330
“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促消费的建议(2010年11月28日)335
关于我国创建贸易强国的“两洋”战略问题(2011年3月1日)340
关于治理通货膨胀、稳定物价水平的建议(2011年3月10日)343
抑制通货膨胀需打持久战(2011年5月26日)346
推进服务业绿色转型的政策建议(2011年5月27日)351
此轮通货膨胀的主要成因及相关政策建议(2011年5月30日)356
稳定农产品市场、降低流通成本要有新思路(2011年6月16日)360
我国零售业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2011年7月16日)364
我国利用外资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建议(2011年10月13日)369
我国新一轮通货膨胀的特点及其对策建议(2011年11月8日)374
通货膨胀的成因、前景和治理(2011年11月12日)379
关于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若干建议(2011年12月21日)383
关于将商贸物流渠道向海外延伸纳入国家战略的建议(2012年3月21日)388
新疆物流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政策建议(2012年3月29日)392
中国商品流通战略问题研讨会综述(2012年4月10日)396
国内外奢侈品存在价差的原因与对策(2012年7月31日)400
当前工业品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2012年8月22日)404
广州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战略意义、定位与举措(2012年9月20日)409

三、收入分配篇
摒弃城市偏向、工业优先的旧战略,实行城乡并重、工农并举的新战略
  ——关于收入分配问题的一些思考(上)(2003年4月8日)417
向实行“效率与公平并重”的分配原则过渡
  ——[ZK(]关于收入分配问题的一些思考(下)(2003年4月10日)423[ZK)]
实现经济与就业同步增长的政策建议(2004年10月14日)430
加快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保增长”和“扩内需”的重要手段(2008年12月28日)434
大力发展服务业缓解就业难题(2009年6月10日)438
扭转当前收入分配不均格局的政策建议(2009年7月5日)443
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政策建议(2010年10月22日)446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努力实现充分就业(2012年9月4日)450
关于收入分配改革的几点建议(2012年11月2日)455
今后五年的就业形势与相关政策建议(2012年12月8日)460


法学政治学卷 总第二十七册

一、法学理论与法制建设篇
完善环境刑事诉讼制度的建议(2003年5月20日)003
应尽快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2003年7月1日)007
《环境保护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修订建议(2003年7月3日)010
我国公务员法应调整退休年龄政策(2004年2月23日)014
制定中国知识产权战略的若干建议(2004年3月1日)021
我国循环经济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2004年6月22日)026
关于加强对健康权保护的建议(2004年8月26日)030
“公务员退休年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多数人赞同法定男女同龄退休具体年龄弹性可调(2005年8月29日)034
完善证券立法鼓励投资信心(2005年9月1日)038
完善知识产权制度落实知识产权执法(2006年4月3日)042
商业方法专利保护的国际动向及其应对(2006年4月19日)046
加强和完善文化活动的环境监管和立法(2006年6月15日)052
关于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建议(2007年2月15日)056
制定我国化学物环境管理法需要注意的问题(2007年5月16日)061
中国民法学的回顾与展望(2007年7月)065
总结经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2007年8月22日)081
完善精神卫生立法规范非自愿住院治疗行为(2007年12月7日)086
关于《劳动合同法》的争议和建议(2008年2月1日)090
关于完善我国防震救灾法律的建议(2008年6月20日)095
我国应制定国有资产信托法(2008年9月28日)100
修订《海洋环境保护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2008年11月24日)105
我国亟待建立和完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2009年4月1日)109
要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及其法制建设(2009年4月4日)113
宜尽早构建海峡两岸刑事司法协助制度(2009年4月16日)118
完善社会保险监督体制确保社保基金安全运营(2009年5月26日)123
关于完善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建议(2009年7月29日)126
完善法律制度和监管机制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2010年2月26日)130
2009年我国法治发展特点及2010年发展趋势(2010年3月10日)133
我国应尽快制定《稀有(稀土)金属管理条例》(2010年4月2日)137
维护邮政通信和信息安全面临的问题及建议(2010年6月9日)142
军事法应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独立部门法(2010年11月1日)146
知识产权运用应成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心(2011年3月30日)150
实施《兵役法》需完善相关配套制度(2011年11月24日)153
破解司法判决执行难的关键在于信用体系建设(2011年12月4日)157
“入世”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影响及政策建议(2012年1月1日)162
2011年我国法治发展状况及2012年形势预测(2012年2月13日)167
大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2012年4月15日)173
强化死刑复核法律监督落实慎用死刑原则(2012年6月14日)176
建议取消现行刑法中的嫖宿幼女罪(2012年7月18日)181
对预算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审议稿)的评价与修改意见(2012年8月31日)186
结合宪法实施三十周年宣传十八大精神(2012年11月16日)190
劳动教养制度的改革方向应为保安处分(2012年11月24日)193
以十八大报告精神为指导适时修改现行宪法(2012年11月24日)198
制定《经济体制改革促进条例》为改革创新提供法制保障(2012年12月5日)202
《广告法》修改应加强电视广告监管(2012年12月15日)207

二、国际法理论与对策篇
“入世”后我国法律修改的理论根据和原则(2003年2月26日)215
关于制定生物多样性法的建议(2004年11月3日)220
关于我国国际私法立法的建议(2005年1月27日)224
国外环境法基本原则的建设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2005年5月30日)229
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中的知识产权战略与策略(2006年3月13日)233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新规定的实施与我应特别关注的问题(2007年11月22日)238
当代国际信托立法的特点及启示(2008年1月16日)246
理清人权与公民权之异同,增加国际交往中的共识与说服力(2008年12月26日)250
我军赴亚丁湾护航需关注的若干法律问题(2009年1月6日)254
我国二次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中败诉的启示应尽早消除可能导致败诉的国内法律条款隐患(2009年2月11日)259
我应警惕和防范国际贸易救济措施被滥用(2009年3月26日)262
应正确理解和应用国际经济软法(2012年4月12日)266
涉外民事诉讼协议管辖规定不宜限定于“人民法院”(2012年5月30日)270

三、政治理论与政治问题研究篇
建立完善的国家公共安全体制(2004年3月3日)275
我国文化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海外传媒进入我国的现状、特点和对策建议(上)(2004年8月30日)280
我国文化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海外传媒进入我国的现状、特点和对策建议(下)(2004年8月30日)285
警惕美国假借金融事件威胁我国家安全(2008年11月19日)290
构建我国网络安全体系的对策建议(2009年6月4日)293
我国智库对外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2009年11月24日)298
当前维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把握的着力点(2011年3月21日)303
关于构建我国互联网安全体系的建议(2011年4月2日)307
警惕西方媒介购买公司对我国进行渗透(2011年9月15日)311
舆论转向消极是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2011年11月25日)316
扩大国际话语权应加强“智库外交”(2012年1月9日)320
需重视移动互联网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挑战(2012年5月15日)324
网络谣言传播的新特征及治理对策(2012年7月9日)328
政府网站建设亟需向集约化转型(2012年8月21日)333
建设“外来工之家”创新维稳新方式(2012年9月8日)337

四、政治体制改革与民主建设篇
关于健全和完善我国信访工作的建议(2004年5月9日)345
应重视对社会中介组织的腐败治理(2009年2月20日)348
依法监督政府工作的有益探索
  ——浙江省乐清市“人民听证制度”基本做法与启示(2009年6月28日)353
选任领导干部公信力不强现象及消极影响(2009年9月5日)356
“识人不准”弊端与治理对策(2009年9月6日)361
干部队伍激励机制仍需进一步改革(2009年9月7日)366
当前培养年轻干部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2009年9月8日)370
应继续推进领导干部正常退出权力(2009年9月9日)374
应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发展工作(2009年12月20日)379
加强地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对策建议(2010年2月22日)382
四川灾后重建中“参与式”基层民主发挥了积极作用(2010年3月24日)386
不宜鼓励和支持地方人大设立专职人大代表(2010年8月8日)390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的阶段性特征与战略重点(2010年8月12日)394
中外治理腐败举措对比及应把握的着力点(上)(2010年9月20日)398
中外治理腐败举措对比及应把握的着力点(下)(2010年9月21日)402
应重视解决当前职务消费中存在的突出问题(2010年10月9日)407
我国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需有效解释、执行和完善(2010年12月27日)411
当前我国“科技反腐”的发展态势、战略价值与推进对策(2010年12月29日)416
公安微博的实践探索及推进建议(2011年1月24日)421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2011年2月28日)426
加强我国非密敏感信息保护工作的政策建议(2011年3月16日)430
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的实践及意义(2011年5月17日)435
职务消费应纳入严格的政府预算管理(2011年6月1日)438
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公选机制(2011年10月29日)441
我国县处级领导干部日常工作生活状况观察报告(2011年11月16日)445
我国事业单位腐败的主要表现及其危害(2011年11月21日)450
防治事业单位腐败的基本思路与主要对策(2011年11月21日)454
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地位与作用的现状、问题和对策(2011年12月1日)458
关于“两会”期间为政府工作报告提供手语直播的建议(2012年1月6日)462
卫生领域腐败问题治理思路及对策(2012年1月18日)464
加强“裸官”监管刻不容缓(2012年1月19日)468
积极运用网络科技加快推进党的建设(2012年1月31日)472
2011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回顾与2012年展望(2012年2月17日)477
完善制度机制加强公职人员兼职管理(2012年3月17日)482
2011年基层选举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2012年3月23日)486
应逐步扩大公职人员财产监督的范围(2012年4月7日)491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制度尚需完善(2012年5月1日)496
亟需完善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公开工作(2012年5月16日)501
遏制腐败应加大惩治行贿犯罪的力度(2012年5月22日)505
非洲三国的反腐举措及给予我国的启示(2012年6月25日)509
党的作风建设须着力解决执政理念和突出问题
  ——十八大党风廉政建设对策研究与借鉴之一(2012年6月26日)514
关于治理公款吃喝之风的建议
  ——十八大党风廉政建设对策研究与借鉴之二(2012年6月27日)519
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的反腐败对政治变局的影响
  ——十八大党风廉政建设对策研究与借鉴之三(2012年6月30日)524
发挥网络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正向功能
  ——十八大党风廉政建设对策研究与借鉴之四(2012年7月7日)528
应采取措施让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更加管用
  ——十八大党风廉政建设对策研究与借鉴之五(2012年7月26日)533
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应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民主监督职能
  ——十八大党风廉政建设对策研究与借鉴之六(2012年7月26日)537
国资委试行央企外部董事制度防范重大决策和廉政风险
  ——十八大党风廉政建设对策研究与借鉴之七(2012年7月27日)542
以公务用车治理实效促公车综合配套改革
  ——十八大党风廉政建设对策研究与借鉴之八(2012年7月27日)547
强化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2012年9月15日)552
加强政务服务应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2012年9月28日)557
开展“微观反腐”开创廉政建设新格局(2012年11月5日)562
当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改进(2012年12月26日)566
2012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展、问题及对策(2012年12月30日)569


社会学卷 总第二十八册

一、社会理论与社会建设篇
抓住时机变“非典”危机为长治久安“胜机”
  ——关于建立我国全社会预防疫病体系的几点建议(2003年5月10日)003
建议尽快组织社会政策应急研究(2003年5月16日)006
“非典”疫情与深化农村改革
  ——“非典”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政策建议之一(2003年6月9日)009
调整发展战略: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到“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中心”
  ——“非典”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政策建议之二(2003年6月11日)014
“非典”疫情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非典”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政策建议之三(2003年6月18日)018
以抗“非典”为契机,加快城市建设
  ——“非典”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政策建议之四(2003年6月19日)023
我国应加快建立非正规产业医疗保险制度
  ——“非典”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政策建议之五(2003年6月20日)027
SARS对旅游业的影响及对策
  ——“非典”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政策建议之六(2003年6月24日)031
我国公共卫生支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非典”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政策建议之七(2003年6月25日)035
“非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观点述评
  ——“非典”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政策建议之八(2003年6月26日)039
建议用贫富排序法识别农村低保对象(2003年9月8日)043
关于建立公正、积极、高效的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议(2003年9月12日)048
我国农村分散供养五保对象的现状及对策建议(2003年11月30日)052
面对五大人口高峰合理选择发展战略(2004年3月22日)055
关于加强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建议(2004年4月13日)060
关于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政策建议(2004年11月30日)066
从指标体系看构建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2005年3月25日)072
我国养老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2005年4月18日)079
“十一五”期间建立社会保障长效机制的建议(2005年8月19日)083
建设和谐社会应注意社会心态的变化(2005年8月23日)087
我国西部地区生态安全堪忧——以青海省生态环境问题为例(2005年10月8日)094
“十一五”期间应注重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2005年10月10日)099
关于完善新型合作医疗、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议(2005年11月15日)104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有益实践
  ——杭州“和谐创业”模式及其启示(2005年12月12日)109
建立小农户社会保护组织推进“三农”发展(2006年3月22日)115
我国企业捐赠的现状和政策建议(2006年4月28日)121
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和建议(2006年6月30日)125
宁波江东区“三改一化”为城郊农村实现城市化创造了一个好模式(2006年12月1日)132
构建和谐社会亟须关注和解决的几个问题(2006年12月16日)139
目前社会保障不宜费改税(2007年2月12日)145
实现“全民低保”的重点、难点与着力点(2007年2月14日)150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社会学大发展(2007年5月10日)155
网络论坛、社区跟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2007年5月24日)160
我国农民工的经济地位、社会态度和社会政策的分析与对策(2007年6月9日)165
关于加快推进省级社保统筹的建议(2007年8月17日)170
关于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对策思路(2007年8月20日)174
加快“养老金管理公司”建设的建议(2007年8月21日)178
发展社会工作与加强社会工作队伍建设的思路与对策(2007年9月)183
统筹发展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议(2007年11月30日)197
北京2008年奥运会风险分析(2007年11月)202
当前我国婚姻态势需要关注的若干问题(2007年12月21日)213
关于建立突发性事件应对机制的几点建议(2008年2月27日)218
南方雪灾反映出的问题与对策(2008年2月28日)223
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和监护环境问题亟须解决(2008年3月3日)229
农村家庭养老制度面临资源危机(2008年3月4日)233
关于重视并加快我国社会保障国际合作的建议(2008年6月6日)237
关于汶川震灾孤儿安置与领养的建议(2008年6月11日)241
关于在地震灾区启动社区重建的建议(2008年6月13日)243
“5•12”震灾居民安置工作的建议(2008年6月14日)249
把减少贫困的目标纳入灾区重建计划(2008年6月15日)253
汶川震后农村社区恢复重建的思路(2008年6月18日)255
关于灾后重建应关注的几个问题(2008年6月19日)258
充分重视汶川震灾后各种社会问题的建议(2008年6月24日)261
关于在震区建立社区重建服务中心的建议(2008年8月2日)266
灾后永久性住房安置要谨防三类倾向(2008年8月6日)270
震区重建初期的社会心理问题和相关建议(2008年8月20日)275
四川地震灾区农村恢复发展的形势分析与建议(2008年9月16日)279
垃圾问题和垃圾处理的经验与对策建议(2008年10月6日)285
我国企业职工权益保护状况应予重视(2008年10月30日)290
对本轮医改若干重大问题的政策建议(2008年11月14日)293
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应以中医药为基础(2008年11月21日)296
农村发展要关注思想文化建设(2008年11月25日)301
关于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思路(2008年11月27日)305
第二次“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显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初见成效解决突出问题、促进社会和谐仍任重道远(2008年12月16日)309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低保对象动态管理(2009年1月8日)314
建议实行就业优先的经济振兴计划当前应重点解决农民工和大学生就业(2009年1月15日)318
我国亟待建立健全孤儿救助保障机制(2009年2月16日)322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应该协调同步(2009年2月23日)325
群体性事件应对经验及防范建议(2009年2月24日)329
引导网络媒体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2009年2月27日)334
城乡居民社会支持状况调查显示我国亟须加强社会支持网建设(2009年4月2日)338
“学术评比化”亟待纠正(2009年4月23日)343
我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总体趋势并未改变应有效引导农民工非农就业职业化发展(2009年6月1日)348
甘肃廉租住房建设存在的难点及对策建议(2009年6月24日)352
应高度重视当前知识分子社会形象问题(2009年6月26日)355
四川地震灾区农房重建不宜片面强调进度(2009年6月29日)359
关于构建我国网络游戏分级制度的建议(2009年8月4日)362
农民工的工作、生活状况和社会态度发生变化应从经济长远发展要求规划解决农民工问题(2009年10月22日)366
保护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政策建议(2009年12月22日)370
进一步完善西部地区廉租住房建设和管理的建议(2010年1月9日)373
完善养老保险关系转续工作的政策建议(2010年2月2日)376
扶持农村、边远和贫困地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建议(2010年4月12日)381
建议试行机关、事业和企业联动的养老保险制度(2010年4月16日)385
建立社会心态监测机构及网络的对策建议(2010年8月7日)389
当前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和治理途径(2010年9月3日)393
建立农村大社区治理结构解决好乡村人口布局问题(2010年3月25日)398
应尽快让农民住宅进入市场(2010年5月11日)402
进一步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2010年5月13日)405
全面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惠农制度(2010年5月17日)409
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2010年9月1日)413
我国城市居民幸福感调查分析及对策建议(2010年11月29日)418
新农村建设应正确区分两种城乡差别(2011年2月16日)423
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的对策建议(2011年6月20日)427
社会建设的实质是建设社会现代化(2011年6月27日)431
我国红十字会发展机制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2011年11月22日)435
微博的发展态势及应对之策(2011年11月26日)439
改进环境信息公开工作,促进环保事业发展(2012年2月18日)443
关于我国控烟问题的若干争议与建议(2012年2月23日)448
加强信息公开,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2012年2月26日)453
关于依法治理撤村并村、征地拆迁行为的建议(2012年5月2日)458
关于建立政府主导、多种社会力量参与的老年精神保障体系的建议(2012年5月14日)463
关于创办社会企业加强社区管理的建议(2012年5月24日)467
从延迟退休争论看社保改革的三个深层问题(2012年7月24日)472
三河市以“大民生”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2012年7月28日)476
关于制定面向新城市人口公共政策的建议(2012年7月29日)481
实施促进民生事业发展的三大社会政策(2012年8月11日)485
宜在国家层面制定促进家庭发展的战略规划(2012年9月1日)490
关于提高乡村医生服务能力的政策建议(2012年9月18日)494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新变化及对策建议(2012年9月22日)499
我国“三农”改革顶层设计可借鉴东亚农协经验(2012年9月23日)503
关于加强社会景气和社会信心研究的建议(2012年10月23日)507
关于把东北平原建成我国未来大粮仓的建议(2012年10月29日)511
警惕和化解“造真型”食品的安全风险(2012年11月16日)516
关于完善社会保障基金安全管理的建议(2012年12月5日)520
我国家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2012年12月17日)524

二、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篇
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2003~200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上)(2003年12月25日)531
实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战略
  ——2003~200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下)(2003年12月31日)535
2004年中国社会发展状况
  ——2004~2005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上)(2004年12月1日)541
当前面临及今后应注意的主要社会问题
  ——2004~2005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2004年12月2日)547
2005年中国社会发展趋势及政策建议
  ——2004~2005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下)(2004年12月3日)554
2006年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形势
  ——2006~2007年我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上)(2006年12月12日)561
2006年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006~2007年我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2006年12月13日)567
2007年社会经济发展态势与政策建议
  ——2006~2007年我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下)(2006年12月14日)572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性特征(上)(2007年11月8日)578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性特征(下)(2007年11月9日)584
2007年我国社会发展基本形势
  ——2007~2008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上)(2007年12月11日)590
2007年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007~2008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2007年12月11日)597
2008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态势与政策建议
  ——2007~2008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下)(2007年12月11日)602
2008年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2008~2009年我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上)(2008年11月29日)606
我国社会利益矛盾呈增多态势
  ——2008~2009年我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2008年11月30日)611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2008~2009年我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下)(2008年12月1日)616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2009年12月4日)620
我国发展进入新成长阶段的特征及主要任务(2009年12月5日)624
我国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五个特征
  ——我国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动、发展趋势及政策建议之一(2009年12月16日)629
我国社会结构变动滞后于经济发展
  ——我国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动、发展趋势及政策建议之二(2009年12月17日)633
加快社会结构调整的重点及政策建议
  ——我国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动、发展趋势及政策建议之三(2009年12月18日)637
2010年我国社会发展的总体形势(2010年12月4日)641
2010~2011年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及对策(2010年12月5日)645
2011~2012年我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上)(2011年12月17日)649
2011~2012年我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下)(2011年12月18日)655
中国社会景气研究报告
  ——中国社会态度与社会发展状况调查之一(2012年10月15日)661
当前我国的社会包容状况
  ——中国社会态度与社会发展状况调查之二(2012年10月15日)665
政府社会责任的公众调查
  ——中国社会态度与社会发展状况调查之三(2012年10月15日)669
社会管理绩效评估报告
  ——中国社会态度与社会发展状况调查之四(2012年10月15日)672
我国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
  ——中国社会态度与社会发展状况调查之五(2012年10月15日)676
中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调查
  ——中国社会态度与社会发展状况调查之六(2012年10月15日)680
关于公众参与促进社会管理的建议
  ——中国社会态度与社会发展调查之七(2012年10月15日)685
2012~2013年我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上)(2012年12月5日)689
2012~2013年我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下)(2012年12月5日)693

三、国外社会发展经验及借鉴篇
北欧三国社区管理体制考察及相关建议(上)(2003年6月3日)699
北欧三国社区管理体制考察及相关建议(中)(2003年6月4日)704
北欧三国社区管理体制考察及相关建议(下)(2003年6月5日)709
谨防城市化的消极后果
——拉美国家城市化的基本教训及启示(2006年3月20日)714
对“中国拉美化”的几点看法(2004年12月15日)719
国外经验和我国出租车业改革的建议(2006年6月8日)724
欧洲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经验与启示(2006年12月6日)729
借鉴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震后重建融资经验建议设置华夏“5•12”重建基金会(2009年3月23日)737
美国城市化问题及其启示(2009年8月10日)741
国外微博管理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2012年4月9日)744
借鉴东亚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家庭福利供给模式(2012年11月5日)748


国际问题卷(第一册) 总第二十九册

一、世界政治形势分析与预测篇
国际政治与安全形势分析——《2002年世界形势研究报告》(上)(2003年1月6日)003
世界经济形势回顾与展望——《2002年世界形势研究报告》(下)(2003年1月8日)009
对当前世界政治形势的基本估计(2003年1月24日)015
2002年欧洲一体化新发展(2003年1月28日)020
2003年国际政治形势特点及对策建议(2004年1月6日)025
当前拉丁美洲形势的若干特点(2005年5月18日)032
俄罗斯国内政治局势现状与基本走势(2006年1月16日)038
中东与阿富汗形势的发展趋势(2009年4月8日)044
未来十年日本政治、经济、外交发展趋势(2009年4月30日)048
我国周边形势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2010年1月19日)053
2000年以来美国的力量变化轨迹(2011年6月2日)057

二、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篇
世界经济能够走出目前的低速增长态势吗?(2003年8月5日)063
2003年上半年俄罗斯经济形势特点及下半年走势(2003年8月11日)067
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认为日本经济没有媒体渲染的那么糟(2003年8月15日)072
2003~2004年世界经济形势与我国的对策(2004年1月8日)076
2004年世界经济形势展望(2004年3月)083
2004~2005年世界经济形势与我国的对策(上)(2005年1月13日)137
2004~2005年世界经济形势与我国的对策(下)(2005年1月14日)143
俄科学院院士阿甘别吉扬谈俄罗斯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的现状及前景(2005年2月17日)148
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界经济的若干看法(2009年10月23日)154
2009~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0年全球经济可能增长2%~3%(2010年1月4日)159
当前世界经济不确定性的表现、根源及应对之策(2010年4月7日)164
国外机构对我国经济形势的预测(2012年2月16日)168
2012年一季度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报告之一美国经济:复苏渐趋巩固,失衡有所回归(上(2012年4月21日)171
2012年一季度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报告之一美国经济:复苏渐趋巩固,失衡有所回归(下(2012年4月22日)175
2012年一季度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报告之二欧洲经济:金融市场度过尖峰时刻,实体经济下行在所难免(上)(2012年4月23日)179
2012年一季度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报告之二欧洲经济金融市场度过尖峰时刻,实体经济下行在所难免(下)(2012年4月24日)183
2012年一季度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报告之三日本经济:走出灾害影响,艰难前行(2012年4月25日)187
2012年一季度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报告之四印度经济:增速放缓,通胀回落(2012年4月26日)191
2012年一季度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报告之五澳大利亚经济:供给恢复,需求趋好(2012年4月27日)195
2012年一季度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报告之六韩国经济:经济增速下降,“热钱”风险抬头(2012年4月28日)199
2012年一季度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报告之七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警报基本解除(上)(2012年4月29日)203
2012年一季度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报告之七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警报基本解除(下)(2012年4月30日)208

三、世界政治与国际战略篇
伊拉克危机引发的美欧矛盾及美欧关系发展前景(2003年2月24日)215
美国坚持“倒萨”的原因和影响(2003年2月25日)219
美国“新帝国主义”的当前特征(2003年3月6日)223
非洲国家在伊拉克危机中的立场(2003年3月13日)228
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战略构想(2003年5月13日)232
欧洲地缘战略结构变化和欧亚大陆的战略连动及我国的应对之策(2003年8月)239
欧美对外扩张模式的比较及我国的机遇(2004年1月10日)252
日本能源战略回顾、现状及对我能源战略的建议(2004年1月15日)257
英国在我国对欧盟外交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2004年4月23日)263
西欧政党政治全方位危机的成因与趋势(2004年7月10日)268
印度大选结果及其启示(2004年8月20日)274
普京近期政治改革的原因与前景(2004年10月13日)278
乌克兰政治危机的背景、影响及我之对策(2004年12月8日)284
俄罗斯政坛出现新动向(2005年5月17日)289
首届南美—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主要成果(2005年5月24日)295
美国对拉美的控制力下降
  ——从第35届美洲国家组织大会看当前美拉关系(2005年7月12日)299
法国执政党实施财富再分配的政策、效果及其启示(2005年7月27日)303
贪污丑闻危及巴西政局(2005年10月26日)308
英法大罢工对其经济社会的影响(2006年6月28日)312
伊朗核问题与美国对伊政策的选择(2007年8月)317
古巴最高权力过渡及其影响(2008年4月30日)332
劳尔•卡斯特罗主政以来的政策调整(2008年7月17日)339
新的国际形势需要我国对外开放适时转型(2009年1月4日)345
满足全球长期目标公平体现各国差异我国学者构建“碳预算方案”(2009年1月14日)349
我国民众如何看待欧盟、拉美、俄罗斯(2009年1月20日)352
我国对外战略的判断原则(2009年6月23日)356
应对全球经济深度衰退的战略思路(2009年7月7日)360
美国建立以“普世价值”为核心概念的战略传播体系(2010年11月3日)364
泰柬边境冲突:原因、影响与对策(2011年4月14日)369
世界经济格局变化中的“中国定位”与角色转换(2012年6月28日)373
我宜调整看待和应对国际规则的传统思路(2012年11月1日)377
抓住国际重大战略机遇以开放促进经济转型升级(2012年11月23日)383


国际问题卷(第二册) 总第三十册

一、世界经济贸易篇
拉美国家关于新工业化道路的探索(2003年7月18日)003
欧盟东扩对中欧经贸关系的影响(2003年8月6日)009
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步履艰难,坎昆会议难有作为(2003年8月8日)013
欧盟应对国际经济摩擦的实践及启示(2003年10月10日)017
对拉美国家经济改革的整体评估:改革与发展失调(2003年11月24日)022
世界石油供求形势与我国的石油战略(2004年1月12日)028
欧盟启动新五年“亚洲投资计划”,我国须务实应对东盟竞争(2004年4月16日)034
我国开发利用非洲石油资源的现状与对策(2004年6月7日)039
美国总统大选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2004年7月28日)045
日本经济的又一次飞跃:走向专利出口大国(2004年9月7日)050
美国对外投资的管理与限制(2005年2月18日)056
北欧国家的富强之道(2005年12月16日)060
中亚国家贸易与投资政策的变化及对策建议(2006年4月24日)064
中拉贸易摩擦与对策建议(2006年11月18日)069
《2007全球商业环境报告》对我国的评价及启示(2006年12月17日)073
中俄贸易要避免大起大落(2007年9月7日)078
巴西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立场(2008年9月27日)081
我亟须加强对外资在华并购的监管(2009年2月5日)086
应对经济危机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2009年4月17日)090
进一步发展中俄边境贸易的政策建议(2009年6月25日)094
日本能源战略的新变化及我方对策(2009年7月1日)098
我向国外派遣采购团做法应有所改变(2009年8月4日)102
中俄民间贸易亟待转变思路(2009年8月20日)106
美国“再工业化”新动向(2009年9月1日)110
日本民主党新政权的经济政策及我方对策(2009年10月18日)114
关于哥本哈根谈判我国承诺的建议(2009年11月16日)118
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中的风险及其应对(2010年1月18日)122
推动中俄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2010年3月3日)126
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及应对建议(2010年7月20日)130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须妥善应对七大挑战(2011年4月14日)134
日本核污染事件对全球气候谈判的影响及我国的应对之策(2011年4月30日)139
俄罗斯的新“世纪工程”值得关注(2011年8月18日)143
关于构筑新亚欧大陆桥经济文化带协调东中西部发展的建议(2011年12月25日)147
中美贸易不平衡与日美贸易不平衡本质不同
  ——中美贸易不平衡是我国对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贡献(2012年2月19日)151
关于中美贸易平衡问题的几点思考(2012年2月25日)156
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发展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2012年4月13日)160
发达国家鲜活农产品流通中的一些做法与经验(2012年4月18日)164
关于推进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政策建议(2012年9月9日)169
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问题与对策(2012年9月12日)174
深化我国与金砖国家经贸合作的政策建议(2012年10月15日)179
我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力合作的战略布局建议(2012年11月22日)183
我国不应率先批准《鹿特丹规则》(2012年12月5日)187

二、国际财政金融篇
俄罗斯斯拉夫石油公司股权拍卖对中国的启示(2003年1月10日)195
欧元汇率升值与中欧贸易关系(2003年8月6日)199
美国双赤字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2005年4月12日)203
美洲开发银行行长谈拉美银行危机的教训(2005年7月5日)208
拉美汇率制度的变迁及其启示(2005年9月2日)214
中海油并购未果的政治原因及其教训(2005年9月4日)217
美洲自由贸易区谈判暂时受挫不会导致其夭折(2005年12月15日)221
迪拜港口并购案失败的原因及其影响(2006年4月21日)225
应对国际油价飙升的建议(2008年6月5日)229
美国金融危机及其经验教训(2008年10月17日)232
我宜积极而谨慎地参加华盛顿金融峰会(2008年11月6日)236
多措并举应对国际金融危机(2008年11月12日)240
国际金融危机对亚洲的影响和区域对策(2009年4月3日)244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战略选择(2009年4月7日)248
如何避免陷入“美元陷阱”(2009年5月7日)252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日经贸合作的影响及应对之策(2009年5月27日)255
我国外汇储备需进行结构调整(2009年7月6日)260
美、欧、日金融监管改革最新进展(2009年8月27日)263
清醒认识和妥善应对美国压我人民币大幅升值(2010年4月8日)268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2011年10月24日)272
欧债危机的养老金诱因及其启示(2011年11月17日)276
美元汇率的走势及我国的应对之策(2012年2月7日)282
应对欧盟强征航空“碳税”的建议(2012年3月1日)286
新一轮全球货币宽松背景下我国财政货币应对策略(2012年11月5日)290
关于碳关税问题国际治理机制的对策建议(2012年12月17日)294


国际问题卷(第三册) 总第三十一册

一、国际关系篇
中美关系可望在今后数年中保持稳定(2003年1月20日)003
进一步高度重视做好中日民间友好工作
对中日民间关系及相关问题的考察及建议(上)(2003年6月12日)006
进一步高度重视做好中日民间友好工作
对中日民间关系及相关问题的考察及建议(下)(2003年6月13日)010
巴西积极发展对华关系(2004年6月28日)014
法国对外政策与中法关系的状况与建议(2004年6月30日)018
中亚五国对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影响及对策(2004年9月2日)024
中美关系步入历史新阶段(2005年8月26日)028
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新动向及对策建议(2009年2月26日)033
冷静看待美国在气候问题上与我联手的表态(2009年3月27日)037
努力推进中非关系中“软实力”的建设(2009年5月8日)040

二、国际交流篇
发展中拉战略伙伴关系宜注意的若干问题及相关建议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团访问巴西和委内瑞拉的报告之一(2005年11月23日)045
当前中拉关系的发展和若干政策建议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团访问巴西和委内瑞拉的报告之二(2005年12月28日)052
拉丁美洲经济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团访问巴西和委内瑞拉的报告之三(2005年12月29日)059
上海合作组织安全合作面临的三大挑战及我国对策“上海合作组织问题系列研究报告”之一(2007年12月)065
上海合作组织“能源俱乐部”建设前景及我国对策“上海合作组织问题系列研究报告”之二(2007年12月)070
上海合作组织与欧亚经济共同体之间的竞争“上海合作组织问题系列研究报告”之三(2007年12月)074
关于进一步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的建议“上海合作组织问题系列研究报告”之四(2007年12月)078
西方舆论对上海合作组织元首第七次会议的看法“上海合作组织问题系列研究报告”之五(2007年12月)083
美国对上海合作组织的观点及政策“上海合作组织问题系列研究报告”之六(2007年12月)087
中拉能源合作潜力及风险防范(2008年9月9日)095
建设直达印度洋的西南国际通道对我意义重大(2008年12月24日)101
关于中日韩开展灾害管理领域合作的建议(2009年4月10日)105

三、比较与借鉴篇
美国社会保障私有化改革新动向(2003年1月16日)111
“名义账户”制:欧亚六国社会保障的一个全新模式欧亚六国推行“名义账户”制的基本情况及启示(上)(2003年3月14日)115
“名义账户”制的局限性及其对我国的适用性
  ——欧亚六国推行“名义账户”制的基本情况及启示(下)(2003年3月15日)121
国家危机管理:西方重大突发事件处置机制(2003年5月6日)125
巴西百年前的一场抗瘟疫斗争(2003年6月27日)130
拉美国家国有企业改革的教训值得重视(2004年9月27日)133
日本政府和企业保护海外人员安全的做法及启示(2004年10月18日)139
孟加拉国的小额信贷及其启示(2004年10月21日)145
英国低碳发展的激励措施及其借鉴(2006年8月24日)152
欧盟的污染物排放贸易实践及其启示(2006年8月25日)158
欧盟社会保障改革趋势及经验借鉴(2006年10月17日)162
古巴全民医疗制度的建立与完善(2007年4月19日)168
俄罗斯转型社会中的非商业组织(2007年5月)174
英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及其监管(2007年6月)194
美国腐败问题研究报告(2007年9月)243
英、美、德、俄等国医疗保障制度研究报告(2007年10月)280
美国主要腐败案例(2007年10月)309
日本防震救灾经验及启示(2008年6月25日)342
日本对地震引发次生灾害的应急与防控(2008年6月26日)347
日本灾后重建的经验与教训(2008年6月30日)351
日本建筑物的抗震标准与质量安全(2008年7月1日)357
日本城市地震中的避难地点设置与交通疏导(2008年7月2日)363
卫星数据、信息技术构筑的日本防灾应急体系(2008年7月3日)368
日本的灾难预警与早期评估系统(2008年7月4日)374
法国公务员管理制度对预防腐败的效能(2008年12月19日)378
俄罗斯的腐败状况与反腐败举措(2008年12月20日)383
发达国家对出租车行业规制的状况及其启示(2008年12月23日)387
美国、巴西和中国香港地区反腐败措施及启示(2010年7月6日)391
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对我国未来核能利用的启示(2011年5月19日)396
韩国快速城市化时期的住房政策演变及其启示(2011年10月25日)401
欧洲三国防治腐败的新举措(2011年11月9日)405
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对我国保险监管的借鉴与启示(2012年5月7日)409
南非、突尼斯、阿尔及利亚三国履行《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主要做法及启示(2012年7月8日)414
日本海外投资机制对我国的启示(2012年10月17日)419
卷册系列共0个资源
包含0篇文章
包含0张图片
包含0张图表
包含0个音频
加载更多
包含0个视频
加载更多
动态 去广场
全部动态 在读 笔记 书单 讨论

给个评分吧

10分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布
手机扫码阅读
作者
相关知识库
卷册系列共0
全选
0本书,合计:¥0.00
请选择图书

    0:00
    播放速率
    • 1.0
    • 1.5
    • 2.0
    • 3.0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