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4-04出版

越境·身份·文学:《铜锣》及其主要同人研究

电子书

83.2

有声书

暂无

温馨提示:此类商品为数字类产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支持下载打印,不提供PDF文件

6人在看
先晓推荐
如果把“中日现代文学关系”一语中的“现代”作为时间概念,限定在民国初年至1945年之间,就不难发现,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两国的文学发生了广泛、直接而又密切的关联,呈现为一种高密度的交织状态。而作为日语同人诗刊的《铜锣》于1925年诞生在中国广州,继而移至日本继续发行,并成为日本重要的现代主义诗歌杂志,就不妨视为体现了中日两国文学交织状态的跨国性文学事件。以《铜锣》为纽带,中国诗人黄瀛与日本诗人草野心平、宫泽贤治等的亲密交往和深层互动既印证了中日诗人间确曾有过“可以彼此畅谈文学的幸福时代”,也成了这种“幸福”在国家和战争的坚壁前像鸡蛋般脆弱易碎的鲜活案例,凸显出“越境体验”、“身份认同”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复杂机制。
相关海报
详情
内容介绍 参考文献
图书详情
ISBN:978-7-5228-3432-0总页码:316
字数: 328千字装帧:平装
内容简介
如果把“中日现代文学关系”一语中的“现代”作为时间概念,限定在民国初年至1945年之间,就不难发现,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两国的文学发生了广泛、直接而又密切的关联,呈现为一种高密度的交织状态。而作为日语同人诗刊的《铜锣》于1925年诞生在中国广州,继而移至日本继续发行,并成为日本重要的现代主义诗歌杂志,就不妨视为体现了中日两国文学交织状态的跨国性文学事件。以《铜锣》为纽带,中国诗人黄瀛与日本诗人草野心平、宫泽贤治等的亲密交往和深层互动既印证了中日诗人间确曾有过“可以彼此畅谈文学的幸福时代”,也成了这种“幸福”在国家和战争的坚壁前像鸡蛋般脆弱易碎的鲜活案例,凸显出“越境体验”、“身份认同”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复杂机制。

展开

内容资源
目录 卷册 附属资源 图片 图表 音频 视频
卷册系列共1个资源
加载更多
包含0篇文章
包含1张图片
包含0个音频
加载更多
包含0个视频
加载更多
动态 去广场
全部动态 在读 笔记 书单 讨论

给个评分吧

10分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布
手机扫码阅读
作者
谁在看 换一换
相关知识库
卷册系列共0
全选
0本书,合计:¥0.00
请选择图书

    0:00
    播放速率
    • 1.0
    • 1.5
    • 2.0
    • 3.0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