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详情

简明印度通史(全3卷) 中卷 中国;历史地理类;专著 VIP

售价:¥39.73 ¥99.33
3人在读 |
0 评分
丛书名:
林承节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3-01 出版
ISBN:978-7-5201-9946-9
关键词: 印度 历史

*温馨提示:此类商品为数字类产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支持下载打印

图书简介 目录 参考文献 音频 视频
印度作为世界文明古国,其灿烂的古代文明享誉世界,近代饱受殖民侵略和压迫,通过独特的非暴力斗争道路(在其他条件配合下)取得独立。独立后的印度在国家建设上历经艰难曲折,由于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坚持前进,时至今日已然成为具有很大世界影响力的东方大国,发展速度跃居世界前列。作为印度的近邻,中国有越来越多的读者想要了解印度,包括其历史和现状;有些对印度已经有初步了解的人希望得到更多信息,有更系统的认知。这样,就需要有一部较全面系统又较为简明的印度通史,以方便阅读。 本书从古代写到21世纪初,全书分为三卷,即上卷“古代部分”、中卷“殖民统治时期”和下卷“独立以后”。独立以后篇幅较多是这部通史的特点。各卷卷首分别有绪论,提炼和勾画出各时期历史的重点和主要特点。
[展开]
  • 绪论
  • 第一章 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
    1. 一 英国东印度公司侵占孟加拉
    2. 二 南印度三国抗英同盟
    3. 三 迈索尔被征服
    4. 四 马拉特联盟被征服
    5. 五 附属国体系的建立
    6. 六 信德和旁遮普被征服
  • 第二章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早期统治和榨取
    1. 一 早期统治体制的建立
    2. 二 早期的殖民掠夺
    3. 三 正规地税制的实行
  • 第三章 自由资本主义殖民政策阶段的开始
    1. 一 英国东印度公司贸易垄断权的取消和在印商业活动的终止
    2. 二 殖民统治体制的变化和统治政策的新调整
    3. 三 印度沦为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4. 四 思想文化领域的开拓
    5. 五 有限兼并土邦
    6. 六 殖民政策新阶段对印度的影响
  • 第四章 早期反英起义和资产阶级启蒙活动
    1. 一 早期反英起义
    2. 二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出现
    3. 三 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开始
  • 第五章 印度教改革运动
    1. 一 运动的起因和主要流派
    2. 二 梵社、圣社的改革运动
    3. 三 新毗湿奴派的改革内容
    4. 四 罗摩克里希那的学说
    5. 五 改革的成果
  • 第六章 资产阶级民族改良运动的开始
    1. 一 青年孟加拉派的活动
    2. 二 孟买、马德拉斯管区的早期改良活动
    3. 三 四个民族主义组织的异同
  • 第七章 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
    1. 一 起义爆发的原因
    2. 二 起义的经过和结局
    3. 三 起义的性质和突出特点
    4. 四 失败的原因和大起义的历史意义
  • 第八章 英王直接接管对印度的统治
    1. 一 一元化统治的建立和统治机器的强化
    2. 二 统治政策方面的某些变化
  • 第九章 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出现和发展
    1. 一 资本主义大工业的产生
    2. 二 英国资本输出和英资大工业的发展
    3. 三 印度民族工业的发展
    4. 四 英印资本实力对比和殖民当局对民族资本的态度
    5. 五 大工业开始发展带来的重大变化
  • 第十章 19世纪下半期的工农运动
    1. 一 工人阶级斗争的开始
    2. 二 第二次地税改革后的农民状况
    3. 三 蓝靛农民暴动
    4. 四 帕布那、博格拉农民反抗斗争
    5. 五 德干农民起义
    6. 六 殖民当局的租佃立法和土地转让立法
  • 第十一章 第一批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的出现
    1. 一 阶级基础和主要代表人物
    2. 二 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与资产阶级政治代表的区别
    3. 三 资产阶级政治代表对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的排斥
    4. 四 第一批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活动的意义
  • 第十二章 印度国大党的成立和早期活动
    1. 一 民族主义要求的理论化
    2. 二 新的地区性民族主义组织的建立和政治鼓动
    3. 三 建立全国统一组织的趋势
    4. 四 印度国大党的成立
    5. 五 国大党的阶级构成
    6. 六 争取实现改良要求的斗争
    7. 七 国大党对地主阶级的态度
    8. 八 国大党对土邦王公的态度
    9. 九 国大党组织系统的建立
    10. 十 国大党早期活动评价
  • 第十三章 穆斯林启蒙活动的开始及其变化
    1. 一 启蒙活动的开始和主要活动家
    2. 二 与国大党分歧的出现
    3. 三 启蒙活动家态度变化的原因
  • 第十四章 英国对印度的剥削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1. 一 印度成为英国资本输出场所
    2. 二 通过外贸加大掠夺
    3. 三 加重税收榨取
    4. 四 民族工业艰难发展
    5. 五 城市劳动人民的贫困化
    6. 六 农民地位进一步恶化
  • 第十五章 国大党内外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的形成
    1. 一 英国殖民压迫的加强
    2. 二 国大党领导层的态度
    3. 三 国大党内小资产阶级激进派的出现
    4. 四 小资产阶级激进派的革命活动
    5. 五 激进派与宗教
    6. 六 秘密革命组织的出现
  • 第十六章 1905~1908年民族革命运动高潮
    1. 一 分割孟加拉与抵制英货运动
    2. 二 “四点纲领”的提出
    3. 三 消极抵抗道路
    4. 四 秘密革命组织活动的开展
    5. 五 运动的深入与国大党的分裂
    6. 六 孟买工人政治总罢工
    7. 七 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8. 八 摩莱-明托改革和分割孟加拉法案的撤销
  • 第十七章 全印穆斯林联盟的成立
    1. 一 穆斯林联盟成立的背景
    2. 二 穆斯林联盟的早期活动
    3. 三 穆斯林联盟内资产阶级力量的兴起
    4. 四 穆斯林联盟确立新的政治方向
  • 第十八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印度民族资本和民族运动的发展
    1. 一 英国战时掠夺及战争对印度经济发展的影响
    2. 二 国大党、穆斯林联盟对战争的态度
    3. 三 秘密革命组织策划发动武装起义
    4. 四 自治运动的兴起
    5. 五 国大党的重新统一
    6. 六 国大党与穆斯林联盟的合作
    7. 七 《蒙太古宣言》的发表
  • 第十九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印度工商业的发展
    1. 一 英国殖民政权的新工业政策
    2. 二 两次大战间印度工业的发展
    3. 三 银行业、外贸和交通建设的发展
    4. 四 英国资本输出的增长和经理行势力的发展
    5. 五 民族资本工业的发展和印度垄断财团的形成
  • 第二十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印度农业和土地关系的发展变化
    1. 一 战后英印政权的农业政策
    2. 二 土地关系的变化
    3. 三 租佃关系的变化
    4. 四 农业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出现
  • 第二十一章 甘地取得民族运动领导权
    1. 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政治形势
    2. 二 甘地思想体系的初步形成与反罗拉特法斗争
    3. 三 非暴力不合作策略的提出
    4. 四 甘地领导权的建立
  • 第二十二章 第一次不合作运动和工农运动
    1. 一 “一年实现司瓦拉吉”口号的提出
    2. 二 1921年不合作运动的进展
    3. 三 工农运动及其与不合作运动的关系
    4. 四 殖民当局的对策
    5. 五 甘地决定开展抗税运动
    6. 六 不合作运动的中止
  • 第二十三章 20年代中后期民族主义政治力量的分野及各自发展
    1. 一 国大党内主变派、不变派的出现
    2. 二 国大党左翼的出现
    3. 三 秘密革命组织活动的恢复
    4. 四 穆斯林联盟与国大党关系的逆转
  • 第二十四章 印度共产主义运动的诞生和早期发展
    1. 一 十月革命对印度小资产阶级革命组织的影响
    2. 二 侨民共产党的建立
    3. 三 国内共产主义小组的出现
    4. 四 印度共产党的成立和初期活动
  • 第二十五章 1930~1933年的文明不服从运动
    1. 一 新高潮的背景和形成
    2. 二 文明不服从运动的开始
    3. 三 几处人民起义
    4. 四 不服从运动的发展
    5. 五 《甘地-欧文协定》的签订与甘地出席圆桌会议
    6. 六 不服从运动的恢复与最终停止
    7. 七 第二次不合作运动的特点
    8. 八 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意义
  • 第二十六章 甘地实施建设性纲领的新努力
    1. 一 甘地退出国大党
    2. 二 解救贱民的努力
    3. 三 委托论的提出
    4. 四 乡村建设活动
  • 第二十七章 泰戈尔在印度民族解放斗争中的作用
    1. 一 政治活动经历
    2. 二 对印度民族解放斗争的贡献
    3. 三 从理想到现实的演进
  • 第二十八章 国大党内的社会主义思潮及国大社会党与印共统一战线的建立
    1. 一 国大社会党的建立
    2. 二 尼赫鲁的社会主义思想
    3. 三 印度共产党与国大社会党统一战线的建立
    4. 四 左翼统一战线的活动
  • 第二十九章 1935年《印度政府法》与省自治的实施
    1. 一 1935年《印度政府法》的制定与印度各政党的态度
    2. 二 省立法会议选举
    3. 三 省自治的实施
    4. 四 左翼为推动民族运动深入发展而斗争
  • 第三十章 国大党与穆斯林联盟矛盾的激化
    1. 一 围绕省自治穆斯林联盟与国大党关系的恶化
    2. 二 印度教教派主义的发展
    3. 三 巴基斯坦决议——穆斯林联盟走上分立主义道路
  • 第三十一章 二战期间和战后印度的经济发展
    1. 一 战时对印度的掠夺和刺激工业发展的政策
    2. 二 战后工业发展和英印资本实力对比的改变
    3. 三 战时和战后农业状况
  • 第三十二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的民族斗争
    1. 一 印度被拖入帝国主义战争和印度人民最初的反战反英活动
    2. 二 反战不合作运动
    3. 三 苏德战争爆发后印度政治局势的复杂化
  • 第三十三章 “退出印度”运动与大战后期印度政治形势
    1. 一 克里浦斯方案的破产
    2. 二 “退出印度”决议
    3. 三 “八月革命”
    4. 四 鲍斯与印度国民军
    5. 五 印共实现人民战争方针的努力
    6. 六 大战后期的政治形势
  • 第三十四章 战后反英斗争高潮与英国接受印度的独立要求
    1. 一 战后反英斗争的高涨
    2. 二 工党执政初期的对印政策
    3. 三 海军起义和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
    4. 四 英国接受印度的独立要求
  • 第三十五章 蒙巴顿方案与英国移交政权
    1. 一 内阁使团在印度的活动
    2. 二 临时政府的成立和制宪会议的召开
    3. 三 蒙巴顿方案的提出
    4. 四 印度、巴基斯坦自治领的成立
    5. 五 甘地为平息教派冲突赴汤蹈火
    6. 六 印度独立斗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 附录一 1770年以来的英国历届内阁
  • 附录二 历任英属印度总督
    1. 英国东印度公司统治时期
    2. 英王接管印度统治权后
  • 附录三 国大党历届年会主席和年会地点
  • 附录四 穆斯林联盟历届年会主席和年会地点
  • 附录五 穆斯林联盟历任主席
  • 附录六 主要土邦概况
  • 附录七 印度人口及其宗教信仰(1941年普查)
  • 附录八 穆斯林在各省人口中的比例及按照麦克唐纳裁定书在各省立法会议所占席位比例
  • 附录九 大事年表
[1][1]〔巴〕G.阿拉纳:《伟大领袖真纳——一个民族的经历》,袁维学译,商务印书馆,1983。 [2][2]〔苏〕安东诺娃、戈尔德别尔格、奥西波夫主编《印度近代史》,北京编译社译,三联书店,1978。 [3][3]陈峰君主编《印度社会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4][4]〔法〕多米尼克·拉皮埃尔、〔美〕拉里·柯林斯:《圣雄甘地》,周万秀、吴葆璋译,新华出版社,1986。 [5][5]〔印〕恩·克·辛哈、阿·克·班纳吉:《印度通史》(1~4册),张若达、冯金辛等译,商务印书馆,1973。 [6][6]《甘地自传》,杜危、吴耀宗译,商务印书馆,1985。 [7][7]〔英〕赫克托·博莱索:《巴基斯坦的缔造者真纳传》,李荣熙译,商务印书馆,1977。 [8][8]华中师范大学简明印度史编写组编写《简明印度史》,湖南出版社,1991。 [9][9]黄思骏:《印度土地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10][10]黄心川:《印度近现代哲学》,商务印书馆,1989。 [11][11]〔印〕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印度的发现》,齐文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56。 [12][12]〔英〕拉·帕·杜德:《今日印度》(上下册),黄季方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53。 [13][13]林承节:《印度古代史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4][14]〔印〕罗梅什·杜特:《英属印度经济史》(上下册),陈洪进译,三联书店,1965。 [15][15]〔印〕R.C.马宗达、H.C.赖乔杜里、卡利金卡尔·达塔:《高级印度史》(上下册),张澍霖等译,商务印书馆,1986。 [16][16]闵光沛主编《殖民地印度综论》,四川民族出版社,1996。 [17][17]《尼赫鲁自传》,张宝芳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56。 [18][18]〔印〕潘尼迦:《印度简史》,吴云椿、欧阳采薇译,三联书店,1957。 [19][19]〔印〕孙德拉尔:《1857年印度民族起义简史》,文仲叔、张广学译,三联书店,1957。 [20][20]Agrawal,A.,Studies in Mughal History,Delhi,1983. [21][21]All India Congress Committee,A Contemporary History of the Indian National Congress,General Editor,B.N.Pande,Vol.Ⅳ,New Delhi,1990 [22][22]All India Congress Committee,Indian National Congress Resolutions on Economic Policy Programme,1924-1954,New Delhi,1954. [23][23]Bakshi,S.R.,Nehru and His Political Ideology,New Delhi,1988. [24][24]Brown J.M.,Nehru,New York,1999. [25][25]Chand,Tara,History of the Freedom Movement in India,Vols.1-3,Delhi,1961. [26][26]Chandra,Bipan,Indian National Movement:Long-term Dynamics,New Delhi,1988. [27][27]Chandra,Bipan,India’s Struggle for Independence 1857-1949,New Delhi,1988. [28][28]Chandra,Bipan,Essays on Colonialism,New Delhi,1999. [29][29]Chandra,Bipan,Modern India,New Delhi,1971. [30][30]Chandra,Bipan,Essays on Contemporary India,New Delhi,1993. [31][31]Chaudhuri,S.B.,Civil Rebellion in the Indian Mutinies 1857-59,Calcutta,1957. [32][32]Desai,A.R.,Social Background of Indian Nationalism,Bomboy,1959. [33][33]Dodwell,H.H.,ed.,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India And Supplement,Cambridge,1922-53. [34][34]Dutt,R.C.,Socialism of Jawaharlal Nehru,New Delhi,1981. [35][35]Gopal,Sarvepalli,Jawaharlal Nehru:A Biography,Vol.2-3,London,1979,1984. [36][36]Graham,B.D.,Hindu Nationalist and Indian Politics:The Origin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Bharatiya Jan Sangh,Cambridge,1990. [37][37]Grenal,J.S.,The Sikhs of Punjab,Cambridge,1990. [38][38]Jawaharlal Nehru’s Speeches,Vols.1-4,New Delhi,1949-1963. [39][39]Jayaswal,K.P.,Hindu Polity,Bangalore,1943. [40][40]Joshi,P.C.,ed.,Rebellion,1857:A Symposium,Delhi,1957. [41][41]Kapoor,P.P.,Economic Thought of Jawahalal Nehru,New Delhi,1985. [42][42]Kumar,D.,ed.,The Cambridge Economic History of India,Camb-ridge,1983. [43][43]Mahajan,V.D.,History of India,From Beginning of 1526 A.D.,New Delhi,1981. [44][44]Mahajan,V.D.,History of Modern India,Vols.1-2,New Delhi,1983. [45][45]Markovits,Claude,ed.,A History of Modern India,1480-1950,London,2002. [46][46]Martin B.,New India 1885,Bombay,1970. [47][47]Menon,V.P.,The Story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 Indian States,London,1956. [48][48]Menon,V.P.,The Transfer of Power in India,Princeton,1957. [49][49]Metcalf,B.D. and T.R.Metcalf,A Concise History of India,Cambridge,2002. [50][50]Mukherjee,H. and U.,India’s Fight for Freedom or the Swadeshi Movement,1905-1906,Calcutta,1958. [51][51]Nanda,B.R.,P.C.Joshi and R.Krishna,Gandhi and Nehru,Delhi,1979. [52][52]Nanda,B.R.,Mahatma Gandhi-A Biography,London,1958. [53][53]Pande,B.N.,ed.,A Centenary History of the Indian National Congress,3 Vols.,New Delhi,1985. [54][54]Parvate,G.P.,Bal Gangadhar Tilak,Ahmedabad,1958. [55][55]Raychaudhuri,T. and I.Habib,eds.,The Cambridge Economic History of India,Cambridge,1982. [56][56]Sarkar,J.N.,Fall of the Mughal Empire,Vols.1-3. [57][57]Sarkar,Sumit,Modern India,1885-1947,Delhi,1983. [58][58]Sen,S.N.,Eighteen Fifty-Seven,Delhi,1957. [59][59]Sen,M.,Glimpses of the History of the Indian Communist Movement,Madras,1997 [60][60]Singh,V.B.,Economic History of India,1857-1947,New Delhi,Bombay,1965. [61][61]Smith,V.A. and T.G.P.Spear,eds.,The Oxford History of India,Oxford,1958. [62][62]Spear,Percival,Oxford History of India,New Delhi,1974. [63][63]Srinivas,M.N.,Social Change in Modern India,New Delhi,1992 [64][64]Tendulkar,D.G.,Mahatma,Life of 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8 Vols.,New Delhi,1960-1969. [65][65]Tomlinson,B.R.,The Economy of Modern India,1860-1970,London,1993. [66][66]Wheeler,M. and A.L.Basham,Oxford History of India(Revised),Part I,Oxford,1958. [67][67]Wolpert,Stanley,A New History of India,New York,1993. [68][68]Yasin,M.,A Social History of Islamic India,Lucknow,1958. [69][69]Vohra,Ranbir,The Making of India,A Historical Survey,New York,2001.
[展开]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