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全球治理视域下国别区域人才培养探析

关键词

作者

郑春荣 ,博士,同济大学长聘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德国问题研究所/欧盟研究所所长,《德国研究》主编、《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委、《欧洲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德国发展报告》(德国蓝皮书)主编。学术兼职:中国欧洲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分会副会长、上海国际关系学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德国政治制度、外交与安全政策、欧洲一体化、中德与中欧关系以及中美欧三边关系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研究专项和一般项目,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以及外交部、教育部、上海市教委等委托课题多项,迄今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出版著作26部(专著2部、编著3部、主编13部、参与主编5部、译著3部)。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1]陈岳、莫盛凯:《以深化地区国别研究推动中国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教学与研究》2016年第7期,第36~44页。
  • [2]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编《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 [3]江时学、李智婧:《论全球治理的必要性、成效及前景》,《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第40~50页。
  • [4]蒋洪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的中国外语教育改革》,《外语教学与研究》2018年第3期,第419~420页。
  • [5]蒋洪新:《关于新时代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外语教学》2018年第2期,第49~51页。
  • [6]〔美〕理查德·兰姆伯特:《地区研究在美国》,单天伦主编《当代美国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
  • [7]李晨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别与区域研究范式的思考》,《世界经济与政治》2019年第10期,第143~155页。
  • [8]李婷婷:《反思国别区域知识的“本土性”:以韩国发展研究为例》,《公共管理评论》2019年第2期,第3~14页。
  • [9]李勇、魏婷婷:《高校完善全球治理人才培养体系研究》,《知识经济》2018年第19期,第5~6页。
  • [10]刘宏松:《中国参与全球治理70年:迈向新形势下的再引领》,《国际观察》2019年第6期,第1~20页。
  • [11]刘亚男、王跃:《新世纪以来国内全球治理研究述评——基于 CSSCI 数据库的分析》,《社会主义研究》2019年第4期,第155~163页。
  • [12]罗林、邵玉琢:《国别和区域研究须打破学科壁垒的束缚——论人文向度下的整体观》,《国别和区域研究》2019年第1期,第147~165页。
  • [13]梅德明:《新时代外语教育应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汇报》2018年2月9日,第6版。
  • [14]任晓:《本土知识的全球意义——论地区研究与21世纪中国社会科学的追求》,《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第87~98页。
  • [15]任晓:《再论区域国别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2019年第1期,第59~77页。
  • [16]沈骑、曹新宇:《全球治理视域下中国国家外语能力建设的范式转型》,《外语界》2019年第6期,第45~52页。
  • [17]孙吉胜:《国家外语能力建设与“一带一路”的民心相通》,《公共外交季刊》2016年第3期,第53~59页。
  • [18]滕珺、曲梅、朱晓玲、张婷婷:《国际组织需要什么样的人?——联合国专门机构专业人才聘用标准研究》,《比较教育研究》2014年第10期,第78~84页。
  • [19]王稼琼:《扎根中国大地 培养高素质全球治理人才的路径与思考》,《中国高等教育》2019年第2期,第8~10页。
  • [20]吴志成、王慧婷:《全球治理能力建设的中国实践》,《世界经济与政治》2019年第7期,第4~20页。
  • [21]习近平:《加强合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共同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人民日报》2016年9月29日,第1版。
  • [22]闫温乐、张民选:《美国高校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经验及启示——以美国10所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硕士课程为例》,《比较教育研究》2016年第10期,第46~52页。
  • [23]张汉、赵寰宇:《中国大学如何培养全球治理人才?——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经验及其启示》,《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9年第1期,第83~93页。

全球治理视域下国别区域人才培养探析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4.48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