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校课后服务供给状况调查分析

摘要

在“双减”政策实施半学期后对北京市6个代表区的学校课后服务供给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学校课后服务供给相对平稳,师生参与率全国领先,课内、课后课程一体化发展目标清晰,共同指向“五育并举”,但也存在课程供给不足、吸引力有待增强,专业教师不足、教师负担重,安排有待优化等问题,还需进一步通过统筹校内校外资源丰富供给,衔接课内课后育人活动优化安排,切实减轻校内教师负担,加强动态监测和效果评价等措施引导课后服务持续发展。

作者

杨德军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课程教材政策。
黄晓玲 ,博士,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朱传世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级教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课程教材建设。
范佳午 ,博士,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物理课程教材建设。
王凯 ,博士,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课程教材政策。
余发碧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教材建设。
杨帆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博士在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小学课程与教学。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校课后服务供给状况调查分析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1.71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调查结果
    1. (一)供给率和师生参与率
      1. 1.总体上,100%的学校提供课后服务,师生参与率较高
      2. 2.学段上,初中学生参与率明显高于小学生,教师参与比重各学段相当
      3. 3.规模上,小规模学校师生参与率显著高于大规模学校
      4. 4.地域上,城区师生参与率高于远郊区,远郊区高于近郊区
    2. (二)供给内容与方式
      1. 1.供给原则:坚持“五育并举”,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2. 2.供给内容:体育锻炼和社团活动较为突出
      3. 3.供给数量:70%以上的学校提供的课程少于20门
      4. 4.供给方式:以本校教师提供为主,多种方式补充
    3. (三)课后服务具体安排
      1. 1.整体安排:根据学段或年级进行适宜性安排
      2. 2.作业管理:近半数的学校建立相关管理制度
      3. 3.作业辅导:以分层辅导和行政班辅导为主
      4. 4.学科答疑:以分层组班和行政班为主开展
      5. 5.体育锻炼:突出体育素养和体质健康
      6. 6.素质拓展活动:艺体类和科学类较为突出
    4. (四)课后服务保障条件
      1. 1.教师积极性:接近半数的教师愿意承担课后服务
      2. 2.经费保障:大部分学校课后服务经费有保障
      3. 3.管理机制:半数左右的学校已完善课后服务相关管理机制
      4. 4.评价方式:突出过程记录和过程性评价
      5. 5.资源利用:利用线上免费资源和购买社会服务相对突出
    5. (五)总体评价与突出问题
      1. 1.总体评价:运行较为平稳、吸引力有待增强
      2. 2.突出问题:师资及课程不足、教师负担重
  • 二 分析与讨论
    1. (一)课后服务供给的“存量”和“增量”问题
    2. (二)课后服务内容和时间的合理结构问题
    3. (三)素质拓展活动领域划分及均衡发展问题
    4. (四)课后服务统一性要求与差异性安排问题
    5. (五)关注学生需求差异性与参与积极性问题
    6. (六)教师承担任务适切性与管理精细化问题
    7. (七)校内教师减负与多元专业师资进校园问题
    8. (八)学科骨干教师如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问题
    9. (九)关注不同类型学校和城乡差异问题
  • 三 思考与建议
    1. (一)统筹校内校外资源丰富供给
    2. (二)衔接课内课后育人活动统筹安排
    3. (三)切实减轻校内教师负担
    4. (四)突出区域及学校发展特色
    5. (五)“家校社”协同育人
    6. (六)加强动态监测和效果评价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