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论坛

站在前沿,思考“语不惊人死不休”。
最近更新:2021-12-28

【文学论坛】 送给研究生萌新的“研究方法论”

作者:聂景春 来源:经管领读
发布于 2021-11-29 浏览量:267

640.jpg



为什么同样种植豌豆,孟德尔能够发现遗传定律,而农民没有?缺了一条腿的老虎还是“老虎”吗?为什么伽利略发现月球表面其实坑坑洼洼——并不像古人认为的那样白璧无瑕,直接推动了天文学的巨大变革?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涉及社会科学研究对经验事实的要求、概念界定的方法、经验事实测量精度变化对理论构建的影响等基本问题。厘清这些基本问题,对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生研究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641.jpg

        Photo by Baim Hanif



研究作为一种科学而专业的行为,是对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的探求。而对于入门者,研究如盲人摸象,一时难以理清头绪。弄清“如何做研究”并非一本书或几本书可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此希望能够明确本书定位及使用对象,以方便读者阅读。


本书主要适用于新进入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研究生。由本科生到研究生是一个巨大的转变。这些转变包括思考方式、学习习惯等各方面的转变。对于入门者,可能总感觉找不到研究头绪,不知深浅。一个社会现实问题如何着手思考?如何将一个生活问题转化为一个研究问题?什么才是一个好的研究问题?这均是一个入门者经常遇到的问题。本书并不介绍具体的研究技巧,例如论文写作技巧、计量方法技巧等,而重点解答一些初入研究之门的研究生最可能遇到的问题。


本书定位于研究方法论,而非具体研究方法,内容介于科学哲学与具体的研究方法、研究策略之间。已有介绍研究方法的书籍,主要侧重以下几个层次。一是科学哲学层次,从哲学层面探讨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例如,简单归纳可能存在的问题,即休谟问题。二是研究方法和策略层次。这包括对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等的介绍。三是研究技术层次,包括计量经济学方法、抽样方法、问卷设计方法等。研究技术(即第三个层次)是需要入门以后更深入学习的。本书是针对入门者,内容主要介于前两者之间。对于一名社会科学研究的入门者,需要对一些根本性的问题有所了解。例如,社会科学对“研究问题”的定义是什么?相对于其他界定“研究问题”的方式,如此界定“研究问题”有哪些好处?为什么社会科学中的影响因素有无限多个,而自然科学中的万有引力定律仅涉及三个参数?为什么社会科学的规律更倾向于是概率性规律,而自然科学规律是必然性规律?二十年前的数据太过陈旧,不可以用来做研究吗?那么历史数据(例如,清朝数据)为什么可以用来做研究?一方面,这类问题相较于具体研究方法(例如定性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更为根本;另一方面,这些问题与科学哲学有关联,但又有明显的现实导向,并非纯粹哲学问题。本书重点回答这类问题。


642.jpg


本书的基本理念为“研究是一种生活方式”。研究不应当仅是对纯科学问题的研究,也应当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社会科学研究能力,应更多地体现在当面对一个现实的生活问题时,如何使用研究方法进行思考、找出解决方案。为贯彻这一理念,本书尽可能多地引入了一些生活案例而非研究案例进行分析,以呈现如何将现实生活问题转化为研究问题。通过这些案例,促进大家对实际生活问题的深入思考。


从学习方式看,对于本书的阅读,重在思考。进入研究生阶段,“读书”“学习”的任务已基本结束,取而代之的是“思考”。研究生不再是学习已有理论,而是思考和创造未有理论。本书中结合一些案例,列出了一些开放性的思考问题。对于这些思考问题,也请读者先自己认真思考一下,不必急于寻找答案;有些案例在本书中也并未给出解答。因此,答案本身并不重要,思考的过程才是学习的关键。


对于社会科学研究的入门者,研究似乎毫无章法。本书希望厘清一些重要的、基本的问题,以表明研究是一项相对流程化、可以学习、可以掌握的过程。创新并非完全偶然的,并非完全依靠灵感和顿悟。作为一名入门者,是可以进得门来、掌握创新的方法的。


在具体的讨论过程中,本书虽然也引用、参考了一些西方科学哲学的基本概念和思想,但整体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主要指导思想,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在本书中贯穿始终。


643.jpg


本书的写作得到了诸多同事、同学的帮助。非常感谢聂炜琦同学在本书撰写过程中做的大量工作,她参与多个章节书稿的撰写、案例整理等工作。也感谢刘卓同学对书稿做的整理工作。本书也引用了一些老师及同学的生活案例,在此一并致谢。最后,也非常感谢我爱人在背后的默默支持。


马克斯·韦伯于1919年作了《以学术为业》的著名演讲,希望研究者将研究作为天职、使命,而并非一个职业。对于初入门的研究者,希望本书的一些讨论能够带给你们一些启发,引起你们对研究的一些兴趣,将研究作为自己未来的天职和使命。最后,将北宋著名理学家张载的四句格言送给初入门的各位同人以共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摘自本书序言)


— — —


- 关于本书 -


社会科学研究:从生活体验到思维方法(978-7-5201-9259-0)_立体书影.png

社会科学研究

从生活体验到思维方法

聂景春 著


本书目标对象为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生新生,主要通过案例的形式,介绍如何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研究问题,如何从研究的角度、思考分析问题,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书中融汇了作者自己在研究中的思考,借助丰富活泼的案例,清晰展现了将现实生活问题转化为研究问题的过程,透彻分析了研究中的基本思维方法,把看似高深、枯燥的研究工作变得轻松愉快,向读者传达了“研究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基本理念。



- 作者简介 -


聂景春,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实验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农村教育、农村健康卫生政策及科学影响评估方法。主持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重点项目1项,在《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人口学刊》、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



- 本书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什么是研究生?

第二节 为什么要做研究?

第三节 研究是什么?

第四节 好的研究是什么?

第二章 科学是什么?

第一节 科学的特点

第二节 社会科学的规律性

第三节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一个新的解释

第三章 科学研究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作为研究基础的事实与观察

第二节 实证主义

第三节 证伪主义

第四节 贝叶斯主义

第四章 研究策略

第一节 演绎方法

第二节 归纳方法

第三节 实验的意义:什么样的经验事实?

第四节 逻辑谬误

第五章 研究问题与理论框架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问题的选择

第三节 理论框架

第四节 案例说明

第六章 概念界定及变量测量

第一节 概念界定

第二节构建概念的方法

第三节 变量测量

第七章 科学与艺术、伦理

第一节 数学模型的应用

第二节 科学与艺术

第三节 科学与伦理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版权归作者 【文学论坛】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阅读全文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