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逸箫遥——2023年古琴与箫讲演会(文末福利)
讲座/沙龙

时间:2023-12-30 09:30至2023-12-30 11:30

地点:湖北省图书馆长江报告厅

费用: 免费

主 办 单 位:

信息提供者:长江讲坛

讲座介绍

古琴与箫都是中国古老的传统乐器,古琴低沉委婉,安静悠远;箫音色柔和,幽静典雅。本周六,武汉音乐学院周可奇老师与丁霓裳老师做客长江讲坛,以讲演结合的方式,分别与听众分享他们对箫和古琴的思考与探索。


微信图片_20231228154140.jpg


琴逸箫遥——2023年古琴与箫讲演会

周可奇  武汉音乐学院中乐系副教授

丁霓裳  武汉音乐学院中乐系古琴专业讲师

时  间:2023年12月30日上午9:30

地  点:湖北省图书馆长江报告厅


讲题一:

《箫声中的诗词意境》


     传统乐器:箫,在中国已经流传数千年。如何将箫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如何挖掘箫与诸多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如何让箫这一传统乐器,更为贴切地表达当代人们的情感与生活?本期讲座,周可奇老师将结合其自身的成长经历,分享他对箫这一传统乐器的思考与探索,探寻箫声中的诗词意境。

    演奏曲目:《故乡》《你的眼睛》《黄昏后》《花自飘零水自流》《那一天》。

    联袂演奏:陈戈。


主讲人

1fb2287f96d61b62162ad45d37df7b90.jpg

周可奇,中国音乐家协会排箫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音乐家协会民族管乐学会常务副会长,武汉音乐学院中乐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管乐与打击乐教研室主任。作为著名笛箫埙演奏家,以精湛的技艺,受邀参加诸多音乐会、艺术节等演出活动,艺术足迹遍及美国、德国、爱尔兰、奥地利、捷克、匈牙利、波兰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作品涵盖了笛、箫、埙、排箫、葫芦丝等多种乐器的独奏、重奏、室内乐等形式,他创作的《古道》《春戏》《秋问》《花自飘零水自流》《那一天》《故乡》等作品受到广泛流传及好评。获得中国音乐最高奖:“中国音乐金钟奖”、湖北省“金编钟”奖、湖北省“楚天文华奖”、“最具魅力青年笛子演奏家”等荣誉。


讲题二:

《古琴文化与其操缦艺术》


      古琴是我国最古老的弹弦乐器,也是最有特色的民族乐器,具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成为中国传统高雅艺术的表率,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中国民族乐器、音乐美学、乐律学等学科具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两千多年来,它的传统从未中断,留下了大量优秀的曲目。本期讲座,丁霓裳老师将从琴的创造、琴道与文化属性、琴的传承、古琴艺术的审美特征四个部分讲述古琴文化与其操缦艺术。

      演奏曲目:《神人畅》《乌夜啼》《流水》。


主讲人

1efa9be4dab7ed03a2c5686940f14a6a.jpg

丁霓裳,武汉音乐学院中乐系古琴专业讲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会员、上海市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曾在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闭幕式上担任大型编钟节目《钟鸣九天》古琴领奏。多次参加全国古琴名家音乐会演出等。中央电视台曾多次制作专题节目介绍其演奏艺术,如央视三频道《新文艺,新青年系列专题报道——丁霓裳:弦歌雅意,古琴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中国国际电视台《传承中国》古琴非遗专题纪录片等。 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梅庵派琴曲〈捣衣〉风格探源》《建国初期之琴曲〈广陵散〉打谱研究——以管平湖、顾梅羹谱本为例》等。


主讲人推荐书籍


《浮生六记》
QQ截图20231228154818.png
沈复 著 张佳玮 译
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07月
ISBN号 :9787201120812
索书号:I264.9/313

 时方七月,绿树阴浓,水面风来,蝉鸣聒耳。邻老又为制鱼竿,与芸垂钓于柳阴深处。日落时登土山观晚霞夕照,随意联吟,有“兽云吞落日,弓月弹流星”之句。少焉月印池中,虫声四起,设竹榻于篱下,老妪报酒温饭熟,遂就月光对酌,微醺而饭。浴罢则凉鞋蕉扇,或坐或卧,听邻老谈因果报应事。三鼓归卧,周体清凉,几不知身居城市矣。


《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人沈复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散文集,成书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浮生六记》以作者夫妇的生活为主线,叙述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和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作品描述了作者和妻子陈芸情投意合,想要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该书文字清新真率,无雕琢藻饰痕迹,情节则伉俪情深,至死不渝。


《琴上月令》

QQ截图20231228154835.png

丁承运 著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14年08月 

ISBN:9787201120812

索书号:I264.9/313


九月为深秋,其含“寒露”和“霜降”古人所叹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草木摇落兮雁南归”肃杀之气甚重。如果说初秋、仲秋更多的是天朗气清、水天一色、陶令菊白、霜林红染等如诗如画的景色的话,在深秋所呈现的则更多的是西风凌冽、草木衰败、北雁南飞的荒寒景象了。

《平沙落雁》最早见于明朱常淓所编纂的《古音正宗》(1643年),原题名为《雁落平沙》,以后一百余家琴谱莫不收载,是古琴曲中流传最广的一首琴曲。琴家乐于演奏这一曲,大概是因为它所表现的天高气爽、雁阵翔集、天机自然的境界,恰与琴之和静淡远的精神最相契合吧。


本书从古琴曲中搜集表现十二月月令的作品,按照十二月的顺序编次,列出每首琴曲的曲名、琴谱,为便于读者理解曲情,新撰解题诗十首,加上柳宗元《渔翁》、刘改之《平沙落雁》,总共十二首。其中,曲名、曲谱、解题诗作者均以书法录之,并装点以月令特有的花卉小品,并有曲情的解释、欣赏的要点、版本的选择以及入选的斟酌考量等文字。以表现中国古琴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从另一个角度来认识和欣赏古琴音乐文化。





活动成员 0人感兴趣
活动地图

报名请扫码提交信息

及时了解最新动态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