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AP社科方法研习营第一季
田野中国的方法与技艺
SSAP社科方法研习营(以下简称“研习营”)为社科文献出版社青年创新基金项目,由学术传播中心联合群学出版分社发起,聚焦呈现社会学学者如何完成一次好的研究、享受一次学术写作之旅、打造一部高品质的学术著作的完整过程实施要素。
研习营第一季聚焦“田野中国的方法与技艺”,旨在邀请不同研究方向的社会学学者,讲述田野研究背后的故事,分享如何提出研究问题、进一步聚焦研究议题、如何转化为可行的研究计划、用怎样的方法收集分析资料、如何在理论与资料的穿梭审视间发展出具有解释力的概念与论点——真诚地与社科领域的学子、研习者、爱好者们回顾其研究过程与技艺。
研习营力争发展成为持续性学术活动品牌,成为覆盖社会学多种研究方法、多分支学科、多种出版产品以及老中青多代学者的传播平台。
往期活动
No.2
北大社会学田野的传统与新生
活动介绍
2022年是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重建40周年,也是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建系100周年。一百多年前,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严复先生将“群学”一词引入中国,种下了中国社会学的种子。1922年,在风雨飘摇中,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成立。1982年,在百业待举中,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重建。随后,2000年,社会学系和社会学人类学所合为一处,造就了如今的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自1995年袁方主编的《老年学导论》出版起,社科文献出版社与北大社会学系先后合作出版了“社会学人类学论丛”“北大社会学·教授自选集系列”“21世纪中国民族问题丛书”等高质量的学术丛书,以及多位系内教师的优秀专著,以社会学的视角探究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具有极大的学术贡献和现实意义。
重建40年来,北大社会学人以学术为志业,以不懈的努力继承着前辈的事业,坚持田野研究的传统,运用社会调查的理论方法,扎根中国现实,将学术与田野相结合,努力书写群学大义,使其辉光日新。
值此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重建40周年暨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建系100周年之际,社科方法研习营第二期邀请到了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杨善华教授、周飞舟教授、卢晖临教授分享北京大学社会学在多年的科研与教学中对社会调查方法的体系化积累,以及对“社会学中国化”理念的不懈追索。
嘉宾介绍
杨 善 华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从田野到论文
周 飞 舟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授
田野调查与社会学中国化
卢 晖 临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在田野中寻求理论与实践的对话
孙 飞 宇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长聘副教授
主持人
活动介绍
2022年4月1日
19:00-21:00
北大社会学田野的传统与新生
北京市西城区华龙大厦
群·学品牌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群学出版分社倾力打造的图书品牌。 “群学”乃社会学的旧译名,由我国翻译家严复先生最早翻译。“群学”一词既包含了西方传来的社会学中科学、理性的含义元素,又包含着中国老一辈学人探索中国经验、解决中国问题的“初心”。群·学品牌主要出版国内外优秀的社会学、人类学以及民族学著作,为读者提供高质量、高水准的阅读体验。
方寸,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旗下新品牌。致力于人文、历史、艺术、社科、新知领域优质图书的出版与知识服务,提供亲切、细腻、美好、有趣的阅读与生活方式。
一草一木一昆虫之微,各有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