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社会学之思读书会,我们有幸邀请到《关系何以强弱——批判格兰诺维特》的作者刘军教授进行新书分享。
格兰诺维特的《弱关系的优势》一文是被引率非常高的社会学名篇,但大多数学者只是以线性思维,对其加以证实或证伪,而未分析该文内在的逻辑分析困境,本书即针对这一问题写作。具体而言,本书围绕该文的核心思想展开分析,重点考察其核心命题(弱关系优势)中被遮蔽的问题,从关系传递的前提、关系与凝聚的外在联系、事物本身的散与聚、关系的超验意义等方面分析了命题得以成立的条件集合,对从事社会科学研究者有一定的启发。
嘉宾简介
刘军 哈尔滨工程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网与社会资本研究专业委员会创建者之一。研究方向为关系社会学、社会学方法论。提出了“关系整全论”思想,探究关系的存在论意义,批判关系研究中的知性思维,缓解关系研究的抽象性。
主持人
庄士龙 《关系何以强弱——批判格兰诺维特》责任编辑
图书简介
关系何以强弱
——批判格兰诺维特
刘军 著
ISBN:978-7-5228-0941-0
2022年11月出版
本书概要
1.辨析格兰诺维特名篇《弱关系的优势》的“思维逻辑”及其缺陷;
2.破解该名篇背后被无视的知性思维局限,分析多种可能影响“凝聚”的因素;
3.反思该名篇所代表的“社会网分析”、“关系研究”乃至一般社会科学的逻辑缺陷,探讨“关系”的超验意义;
4.探讨关系的多种可能作用,论证弱关系的优势命题本身的局限性。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与人工智能共生的时代开始了。在人工智能网络化时代,我们将面临不可预测和控制的风险。我们的社会是否已为迎接迎接这一切做好准备?面对可能出现的伦理难题和社会风险,我们当下又能做些什么?围绕这些问题,日本信息学界、法学界、社会学界、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多位前沿学者从国际化、专业化的视角出发,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在社会政策和法律应对层面,提出了精彩的建议。
独异才是王牌,不凡方获推崇,普遍标准之物没有吸引力。过着平凡日子的普通人被看作千篇一律的面孔。万事万物的新准则,就是品位不凡、人生精彩的“真”主体,还有那些无可替代的货品、文化活动、社团和城市。晚现代是独异性的狂欢。
《中国与世界社会》论述的主题是中国融入国际社会,参与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历史进程。它从古代中国在清朝几位伟大皇帝统治下经历的最后辉煌讲起,重现了19世纪和20世纪初中国在政治经济上逐步沦为受外国摆布对象的过程,继而讲述了中国如何通过革命重新实现民族独立,以及其间所经历的种种政治变迁。作者在从内部省察中国历史的同时,将国际环境的变化发展作为着眼点,两种视角相辅相成,连贯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