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上午,SSAP手册系列·Ⅰ《作者手册》发布暨社科文献作者服务研讨会在社科文献出版社蓝厅举行。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局长马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社科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任王奇生、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成伯清、四川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王果、社科文献出版社副总编辑童根兴等行业专家代表、作者代表参会并发言。来自社科文献十七家学术资源建设基地单位的作者代表也于线上会议平台参与了研讨。会议由社科文献出版社总编辑杨群主持。
作为《作者手册》的执行主编及主要撰稿人,童根兴副总编辑简要讲解了《作者手册》的基本框架和主体内容。他介绍到,《作者手册》主要特点是操作性比较强,参考了《芝加哥手册》《美国社会心理学手册》《现代语言协会手册》以及从2012年开始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所做的学术出版规范行业标准。通过这本手册,我们想向大家介绍社科文献学术出版的基本理念是什么?社科文献能为作者做些什么?产品和服务有哪些类型?成为社科文献的作者能够享受到哪些服务?如何成为社科文献的作者以及学术出版物的类型、维度、要件和体系等。作者通过阅读这本手册能够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童根兴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总编辑
在这部作品中,造成中东和北非大幅震荡的复杂原因得以生动呈现。这次调查,通过展现六个生活于此的普通人——一个参与抗议活动家庭的埃及老母亲,一名为自己应效忠于谁而苦恼的利比亚空军学员,一位出身著名武士家族的库尔德医生,一位卷入内战的叙利亚大学生,一位伊拉克女权工作者,以及一位变成“伊斯兰国”武装分子的伊拉克劳工——挣扎求存的人生经历来观察这片破碎和动荡的土地,将当前的苦难追溯至2003年美军入侵伊拉克乃至更早。 这是一部颇具穿透力和洞察力的新闻纪实作品,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展现,入木三分地描绘了处于剧烈动荡中的中东和北非,及其对普通人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有助于我们洞悉这场地缘政治悲剧,以及国家与社会保持和平与稳定的价值。
本书作者伯纳德.康沃尔融合了绘声绘色地讲故事的高超技艺和一丝不苟的历史研究,叙述了每一个引人入胜的瞬间,从拿破仑逃离厄尔巴岛,到三场战役的硝烟与鲜血,及至战役的后续。通过引用拿破仑皇帝、威灵顿公爵和普通官兵的书信与日记,康沃尔栩栩如生地呈现了参加这些著名的战役是怎样一种体验。他对这些战役的详尽理解和生动描绘,也清晰地展现了这四天的跌宕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