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大国崛起时代的元叙事重构

摘要

非虚构写作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这一写作理念不论在传统的文学、历史学,还是在新闻报道领域都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21世纪初,当该理念进入中国之后,伴随着传统媒体的新媒体转型、商业资本对互联网平台的介入,以及新时代政治议程边界的刚性强化,非虚构写作也从传媒行业小众精英的旨趣一跃而成为新媒体写作的行业主流。然而,随着非虚构写作理念的广泛传播,该类型的内容产品也因其屡屡突破传统的行业规范而备受质疑。导致这些问题的核心原因在于,“非虚构写作”这一概念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出现了跨文化传播中的理解误区。当这一理解误区被应用于历史类非虚构写作时,则出现了跨越专业的解释谬误、同一类型的低水平重复性建设,以及互联网“饭圈”语言对于历史写作的话语侵蚀。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是实现微观层面的非虚构写作技巧、中观层面的社会科学方法与宏观层面的主流意识形态把控这三者的完美结合。本文认为,新时代、新媒体、新受众环境下的历史类非虚构写作,需要通过挖掘中国文化的独特性来对历史进行重新阐释,通过该阐释实现在逆全球化时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构建民族身份认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社会凝聚力的传播效果。

作者

滕乐 ,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助理教授,新闻学研究所副所长。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大国崛起时代的元叙事重构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9.3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 导论:问题的提出
  • 二 “非虚构写作”概念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本土化误读及其社会背景
    1. (一)实践先于理念:非虚构写作的本土化路径
    2. (二)真实信息加反讽话语:非虚构写作的本土化误区
    3. (三)从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到反讽主流意识形态:非虚构写作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异化
  • 三 “非虚构写作”的本土化误读及其对新媒体环境下历史叙事的影响
    1. (一)学术界跨越专业的混淆视听
    2. (二)出版界追求短期利益的低水平重复性建设
    3. (三)“饭圈”话语体系对于历史传播的不断侵袭
  • 四 再造元叙事:面向新时代、新媒体、新受众的历史非虚构写作
    1. (一)微观层面:历史叙事的具身认知
    2. (二)中观层面:发现历史“隐秘的角落”
    3. (三)宏观层面:重述历史 凝聚人心
  • 结语

论文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