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研究

放眼全球,走近古今女性群体
最近更新:2021-07-14
标签:

【女性研究】 活动 | 《凡身之造:中国女性健身叙事》作者的问吧

作者:熊欢 来源:澎湃新闻
发布于 2021-07-05 浏览量:524

WeChat Screenshot_20210705153612.png



我是华南师大体育科学学院教授熊欢,女性如何通过健身活出自我,问吧!

在传统的审美文化中,女性总是被要求符合“白幼瘦”的标准,“肌肉”常常被视作是具有“男性气质”的象征。很多女性因此害怕健身后成为“金刚芭比”,肌肉发达的女性甚至可能因此受到他人“歧视”。而这种隐形的偏见,事实上也加剧着女性在运动世界中的边缘地位。

女性在参与运动时还会受到哪些曲解和压抑?男女不同的运动实践如何强化了性别不平等?那些选择了健身的女性获得了怎样的身体经验,如何通过运动得到自我解放和身心自由?我是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授熊欢,著有《凡身之造:中国女性健身叙事》等。关于女性运动健身中的社会学启示,问我吧!



问:老师您好!请问应该怎样去统和“想达到自己理想中的体型”以及“接纳自己”这两种心理?


答:其实,我也想知道答案哈哈哈!因为我也常常想小腹更平坦一些,也想腿更瘦一些呢。从你的矛盾心态来看,我认为你也知道所谓“理想体型”可能是遥不可及之物,像被制造出来的海市蜃楼,永远触摸不到。从身体建构观看,所谓“理想的身体”是被消费文化、媒介话语所建构出来的,目的就是让人感到容貌焦虑、身材焦虑,然后迫不及待地加入健身、美容甚至整形的消费行列。因此,可以说“达到理想的体型”是一场全球性的消费主义陷阱,而且造成了许多厌食症、暴食症和抑郁症的问题。在我主编的《凡身之造》这本书里,很多的受访者在刚开始健身的时候,也备受“理想身材”之困。她们一上来,就问教练一个月能瘦多少斤,但是这完全不尊重个体的差异。虽然说每个人都具有普遍性,但是在实际健身中,每个人都效果都不一样。在我们的研究中,这些受访者的经验就是通过经年累月的锻炼,慢慢探寻到自己身体的独特性,区分了“理想”的幻象性和“自我”的第一性,最后接纳了自己的“不完美”。我很高兴你发现了两者的矛盾,这是接纳自己的第一步。然而,不可否认,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希望你是建立在自信、自尊和不损害健康的前提下,去追求你所期待的身型喔。加油!



问:老师请问您!男性是否也有身材焦虑?现在男性也蛮注意自己个人形象的?特别是明星,开始从小鲜肉风往肌肉男人设发展了?有没有什么醍醐灌顶,不用怎么出汗和运动的健身理念?


答:谢谢这位朋友的问题,我们课题组前几天还在说下一阶段要做一项《中国男性健身研究》呢,现在对男性气质的讨论越来越热门了。男性身材焦虑是存在的,恰好我这两天看到一个公众号做了一期《2021·男子身材焦虑报告》调查显示,只有17.1%的受访者表示没有身材焦虑,有23.3%存在严重的身材焦虑,而有肚腩、个子不高和体态不好是男子焦虑情绪的主要来源。因此,可以说身体审美文化对男性和女性都会有影响。我也发现当下的网络上关于男性外貌的争论越来越多,对男性的身材评论也逐渐多了起来。甚嚣尘上的“男性危机”等言论也加剧了男性身材焦虑之前教育部也回复说希望通过体育运动培养男孩的阳光之气。还有之前关于丁真,再之前的小鲜肉明星等热议,确确实实能感觉到这种对男性审美的转变。
然后,你问到有什么不出汗就达到运动效果的理念或者方法,我也很想知道呢。如果有其他朋友发现这个省力的健身方法,请也分享出来。当然这是玩笑,我还是希望这位朋友可以持续参加自己喜欢的运动,有健康的身体和你满意的身型。加油!



问:女性美的独有特征是什么吗?


答:这个问题可难倒我了。美首先应该是多元的,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人也是生理性和社会性的结合体,女性的生理特点和文化特质造就了当下女性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要说一种特征的话,我认为是一种柔韧的蓬勃之美。



问:老师好,根据您的话题,学生有如下思考:通过健身活出自我的起点在于我们如何开启身体认知,更进一步说,是发现身体塑造的自我,此外,健身意涵着对健康、女性美好形象、高品质休闲生活的追求,是从身体发起发生的自我推动式的发展,因而女性选择健身完善和重塑自我。然而,现代社会女性群体中营造出的身材焦虑,根据库的“镜中我”认为的,我们极容易从自己对他人的评价和想象来评价自己的行为,而这时,每个人的自我观念就成了他人这面镜子的“反射”,由此,学生的第一个问题是:女性要想通过健身活出自我,从身体和心理上需要有哪些准备,能够促使自己目标明确、健身持久持续,内化成为自己的生活的一部分?其次,根据乔治米德的角色扮演理论,女性健身过程中所进行的互动有助于女性理解他人对女性角色的期待,在此过程中,女性“客我”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扩展,此时学生提出第二个问题,坚定从自我身体出发,能否以肯定自我身体的第一位性是外界声音与追寻真实自我的平衡点?学生拙见,如有不当,请老师直接批评指正,期待您的回复


答:感谢这位同学的提问,你的问题非常棒,思考也很深刻。首先,我十分赞同你对身体主体性的坚定拥护。然后,你说:“能否以肯定自我身体的第一性是外界声音与追寻自我的平衡点”。我认为,这种身体自我调适与解放的思路具有很好的批判性。如果你对这个议题感兴趣,我认为可以继续去探索。其次,我也想说一些关于这个问题的思考。身体第一位性(或主体性)是身体现象学的本体论基础,是我们“存之于世”的可能。在这个观点看来,身体与世界的关系(你提到的互动、他人评价等)可以这样理解,社会行动中心应定位身体的存在(身体第一性),身体是社会关系得以发生的场所,也是意义产生的源泉。也可以理解为“身体是唯一准绳”。正是如此,人的身体运动能够作为自我意识觉醒、自我认同重建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在体育锻炼中,肉体的感官与情绪等体验,不管是消极与积极,痛苦还是兴奋,酸痛还是舒畅,这些具身的运动体验“迫使”我们必须把焦点重回身体,批判性反思自我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即“肉身主体性”的回归。最后,关于第一个问题,女性需要为健身做一些怎么样的准备?可能三言两语很难说完整。我举一些研究经验,在我们《凡身之造》一书,我们的受访者去健身的动机主要是为了寻找一个改变自我的契机,不管是瘦身、健康还是找寻自我。她们刚去健身的时候是兴奋与忐忑并存,健身的过程也是痛与乐同在,但是共同点是坚持了下去,最终从日复一日对自我身体的规训、养护、整饰以及和自我对话的经验中,逐渐找到了平衡社会文化约束与活出自我风采的平衡点。这样不知道回答了你的问题?再次谢谢你的提问,非常好!

©️本文版权归作者 【女性研究】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阅读全文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