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生成中的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中国形态”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文论、美学提供的知识正内化到揭示当代中国的审美资本主义幻象,呼应人民的朴素情感和平等愿望的认知结构之中:在网络空间创造的“民主”环境中,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得到更具群众基础的有效传播;在译介的基础上,基于中国问题有效调用、创构理论,建设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的“中国形态”已成共识;虽然总体上一种真正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中国形态”尚未完成,但部分组织、团体及个体正在积极建构的路上。这些理论和批评实践已开始将不同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汇聚为回应“中国问题”的激进解释学。

作者

刘欣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批评理论、新媒介文艺等。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1]赵毅衡.世界批评理论的可能——以广义叙述学的时间讨论为例[J].当代外语研究,2010(7).
  • [2]〔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政治无意识:作为社会象征行为的叙事[M].王逢振,陈永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 [3]〔英〕伊格尔顿.异端人物[M].刘超,陈叶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
  • [4]〔法〕米歇尔·福柯等.文字即垃圾:危机之后的文学[C].白轻编,赵子龙等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
  • [5]张永清.时代境遇中的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J].文学评论,2016(5).
  • [6]〔美〕弗朗西斯·马尔赫恩编.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 [7]〔美〕韦勒克.批评的诸种概念[M].丁泓,余徵译.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
  • [8]陈涌.我们要办一个什么样的理论批评刊物[J].文艺理论与批评,1986(2).
  • [9]鲁太光.为了远方的回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暨《文艺理论与批评》创刊三十周年回顾[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6(5).
  • [10]王杰,段吉方.文化与社会:马克思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 [11]王杰.“文化经济时代”重提当代文学艺术批评的功能[J].学术界,2016(8).
  • [12]刘纲纪.“发刊词”[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1998(第1辑).

生成中的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中国形态”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69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