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社会结构中的“白领”及其社会功能

摘要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新兴白领在上海的社会职业结构中逐渐占据了一个重要位置,他们的社会心态和社会功能特征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这个新兴白领群体所处的特殊历史阶段、文化适应、价值取向以及他们与体制之间存在的某种结构性分离,提供一个观察研究的视角,并以某种方式与当前国内关于白领研究的一些理论预设形成对话和讨论,进而引发读者对上海白领群体未来作用的再思考。

作者

李友梅 ,法国巴黎政治研究院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学会原会长;现任上海大学“伟长学者”特级岗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第一副院长、上海市重点智库基层治理创新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费孝通学术思想研究中心主任、《社会》杂志主编、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CJS)编委会主任。担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2008年至今)。曾获教育部“第二届高校青年教师奖”和“法兰西金棕榈文化教育骑士勋章”。主要研究领域为组织社会学、现代复杂社会的人类合作机制、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治理。2005年以来,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新时期社会协调机制建设问题研究”“当代中国转型社会学理论范式创新研究”“新时代社会心态研究”、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新时期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研究”,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等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出版专著《组织社会学与决策分析》,合著《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中国社会治理转型(1978~2018)》《解码社会建设的思想逻辑》等。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艾尔文·古尔德纳,2002,《知识分子的未来和新阶级的兴起》,顾晓辉、蔡嵘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安东尼·吉登斯,1998,《社会的构成:结构化理论大纲》,李康、李猛译,北京:三联书店。
  • 安东尼·吉登斯,2002,《社会学》,赵旭东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白吉尔,2005,《上海史——走向现代之路》,王菊、赵念国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白威廉、麦谊生,2002,《政治与市场:双重转型》,载边燕杰编《市场转型与社会分层——美国社会学者分析中国》,北京:三联书店。
  • 丹尼尔·贝尔,1997,《后工业社会的来临》,高铦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
  • 樊卫国,2002,《激活与生长——上海现代经济兴起之若干分析(1870—1941)》,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费孝通,1998,《乡土中国》,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2002,《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 胡瑞文、陈国良,2005,《上海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研究报告》,http://www.acftu.com.cn/main/html 2005/0709/162.html。
  • 可锐职业顾问公司,2005,《京沪穗白领薪资涨幅差距缩小,上海白领压力最大》,http://finance.sina.com.cn/xi aofei/shenghuo 20050817/09101893628.shtml。
  • 李春玲,2005,《断裂与碎片——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实证分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李路路、李汉林,2000,《中国的单位组织——资源、权力与交换》,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李欧梵,2005,《上海摩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李培林,1999,《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与社会政策选择》,载刘溶沧主编《中国:走向21世纪的公共政策选择》,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李强,1993,《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与流动》,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李强,2002,《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新变化》,载汝信等主编《社会蓝皮书——200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李强,2005,《关于中产阶级的理论与现状》,《社会》第1期。
  • 李正东,2001,《论中国中产阶层的社会整合功能》,《学术论坛》第1期。
  • 路风,1989,《单位: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中国社会科学》第1期。
  • 吕大乐,2004,《白领:新兴的中产阶级》,载周晓虹主编《中国社会与中国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马克思,1972,《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 赖特·米尔斯,1986,《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周晓虹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浦再明,2004,《上海发展战略引论》,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方秀敏,2005,《京沪穗上海白领压力最大》,人民网,http://Life.people.com.cn/GB 1092/3629521.html。
  • 上海市社会科学联合会,2005,《浦东白领群体社会参与状况研究》,未刊发。
  • 上海可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2003,《调查显示:上海五大行业白领缺少安全感》,“工人日报天讯在线”,http://edu.sina.com.cn/1/2004-08-19/80488.html。
  • 上海市人事局,2004,《2003年上海人才资源状况报告》,http://www.21cnhr.com detai l-all.jsp?ImCode=A2001&viewID=2879。
  • 上海市人事局,2000,《上海人才发展“十五”计划与到2015年规划纲要》,http://www.21cnhr.com/xinxi/file.jsp?f_ID=2624。
  • 上海市统计局,2004,《2004年上海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 孙立平,2004,《转型与断裂》,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孙立平,2005,《中国进入利益博弈时代》,http://bbs.muwen.com/topic323/323150.html。
  • 塞缪尔·亨廷顿,1988,《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李盛平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 铁婴,1999,《萌生中的中国白领阶层》,《文化交流》第4期。
  • 西摩·马丁·李普塞特,1997,《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张绍宗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肖文涛,2001,《中国中间阶层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社会学研究》第3期。
  • 许容,2004,《法国中产阶级:历史与现状》,《湖北社会科学》第11期。
  • 赵向红、张晓忠,2003,《我国中间阶层的发展现状与未来中国社会结构走势》,《学术交流》第12期。
  • 亚里士多德,1965,《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
  • 中国证券报,2005,《股权分置试点:谁才是最后真正的赢家》,http://stock.bexun.com/detail.aspx?Im=1368 &id=1112712。
  • 中智上海公司,2004,《向外企说拜拜 67%外企员工主动离职》,http://www.ciicsh.com/cii csh/media-insight media-info-detail.asp?co-id=536。
  • 张宛丽、李炜、高鸽,2004,《现阶段中国社会新中间阶层的构成特征》,《江苏社会科学》第6期。
  • 周晓虹主编,2005,《中国中产阶层调查》,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周晓虹,2005,《再论中产阶级:理论、历史与类型学》,《社会》第5期。
  • Abercrombie,Nicholas &John Urry 1983,Capital,Labour and the Middle Classes. London:George Allen & Unwin.
  • Goldthorpe,John H.,1972,“Class,Status and Party in Modern Britain.” in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3.
  • Goldthorpe,John H. 1982,“On the Service Class,Its Information and Future.” in Giddens,A. & G.Mackenize(eds.),Social Class and the Division of Labor.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Weber,Max 1946,“Class,Status,and Party.” in From Max Weber:Essays in Sociology,(eds.)by H.H.Gerth & C.Wright Mills.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社会结构中的“白领”及其社会功能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8.71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