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离散中的弥合

摘要

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分散流动和生产、人口再生产的城乡分隔,使得农村家庭出现“离散化”现象。离散化给家庭在生产、抚育、赡养、互助、安全、情感和性的满足等诸种功能方面带来障碍以及角色紧张、冲突。但目前尚无充分的数据证明离散化已导致家庭出现结构性破损。多数家庭通过一系列适应、维系、修复性行为,顽强地维系着家庭基本功能,使其在离散中呈现弥合效应。但是为了维系离散家庭的相对完整,个体特别是儿童、老人和妇女付出了痛苦的代价。

作者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陈春同等,2005,《走进农村留守妇女的现实生活心头的“三座山”》,《半月谈》11月10日。
  • 费孝通,1998,《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
  • 贺雪峰,2007,《新农村建设:打造中国现代化的基础》,载黄平主编《乡土中国与文化自觉》,三联书店。
  • 廖保平,2008,《农村留守妇女:一群“体制性寡妇”》,光明网,4月28日。
  • 罗忆源、柴定红,2004,《半流动家庭中留守妇女的家庭和婚姻状况探析》,《理论月刊》第3期。
  • 唐钧,2007,《我国究竟有多少农村“留守家庭”?》,人民网,6月7日,原载《北京青年报》。
  • 王奋宇、李路路,2001,《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从业模式·职业生涯·新移民》,北京出版社。
  • 魏翠妮,2006,《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研究——以苏皖地区为例》,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张俊才、张倩,2006,《5000万“留守村妇”非正常生存调查》,《中国经济周刊》第39期。
  • 郑真真、解振明,2004,《人口流动与农村妇女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127页。
  •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百村跟踪调查课题组,1998,《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趋势分析》,《经济研究参考》第6期。

离散中的弥合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3.54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 家庭离散化: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
  • 二 适应、维系和修复:离散家庭的弥合
    1. (一)离散家庭的适应性行为
      1. 1.调整流动策略,努力使家庭成员共同外出
      2. 2.通过“外出-回乡”交替的模式,尽可能使家庭保持功能上的完整
      3. 3.个体层面的适应性行为
    2. (二)离散家庭的维持性行为
      1. 1.在原有的互助网缺损的情况下,通过角色调整、寻求替代等方式,尽可能维持家庭诸功能
      2. 2.通过种种方式创造家庭团聚和增加家庭成员间互动的机会
    3. (三)离散家庭出现关系疏离、矛盾冲突和婚姻危机时的修复性行为
      1. 1.补偿性行为
      2. 2.处于利益受损一方的忍让和宽容,特别是对对方过失的宽容
  • 三 维系离散家庭的动力探析
  • 四 小结

查看更多>>>